新浪湖北 资讯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暨湖北省科普嘉年华在汉启动 两大科普品牌首度联合 打造“可玩可学”科学盛宴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武汉专场暨2025年湖北省科普嘉年华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启动。活动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集结中国科学院院属科研机构,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高校、中小学、科普机构等30余家单位的科技力量,两天时间内,通过100多项科技展品、节目以及实践体验活动,为公众打造了一场融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荆楚特色资源的科学嘉年华。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承办。

上午10时,启动仪式在充满未来感的人机共舞表演中拉开序幕,诗词朗诵、歌曲演唱,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湖北省科普工作者代表现场宣读了科普倡议书,号召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科普法,营造人人参与科普的社会氛围。随后,活动正式启动。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武向平,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关武祥,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志斌,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刘宏涛等领导出席活动。活动现场还邀请了“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2025年湖北省科普大使”和“2025年湖北省十佳网络科普达人”等代表共同参与。

七大版块联动  科学以最“嗨”方式走近公众

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七大版块,以丰富的内容凸显科学的多样色彩,让科学以更鲜活、更亲切的姿态融入这个周末,营造科学“节日”的浓郁氛围。

“嗨剧场”成为科学与艺术碰撞交融的舞台。科普剧《地脉寻踪》生动演绎李四光勘探油田的往事,《本草长歌》则娓娓道来李时珍研药救人的一生,以艺术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实验秀《科学嗨起来》将抽象原理化为视觉奇迹,引发公众一阵阵欢呼。航模表演、科学演讲等20余场节目轮番上演,让科学“活”起来。

“创新展”版块无疑是当日焦点,一批代表国家顶尖科技水平的科学装置模型重磅集结,首次在汉集中展出,成为现场最吸睛的“明星”。从探测宇宙奥秘的“拉索”(LHAASO)与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到领跑量子通信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再到直击苍穹的“力箭一号”火箭以及探秘深渊的“探索一号”“探索三号”等系列科考船模型,这些“大国重器”模型一经亮相便引爆围观。湖北力量同样耀眼——“深地储能工程模型”、“鱼类双染标本”等展项,生动展现湖北在能源、生态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公众在展台前排起长队,只为零距离感受我国前沿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科创荟”汇聚地质标本、建筑模型、科普图书、名优农产品等资源,打造科学版“宝藏集市”。矿物标本吸引了不少地质爱好者,斗拱模型和科创卡丁车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化石及骨骼标本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一旁的“创工坊”也热闹非凡,认识太空“鱼”航员、探秘芳香植物、体验蓝晒工艺,公众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零距离”让科学偶像为青少年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以《认识我们的宇宙》点燃开场,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着关于宇宙、生命的“天问”,激发小观众对宇宙的无限好奇。《AI赋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诗经里的动植物》等主题讲座,则从人工智能到自然生态,多维度为青少年播撒科学种子。

在“科学之美”展区,公众则沉浸在另一种氛围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成果艺术化呈现,《科普法》以漫画形式解读,湖北省“十四五”科普工作成果展生动铺陈,科学公式与简笔画展相映成趣,展现理性思维背后深邃的艺术美感。

凸显湖北特色  凝聚本土科普强大合力

本次活动深度融合湖北省优质科教资源,20余家本地单位带来珍稀鱼类保护、猕猴桃种质资源创新、地质资源等特色展项,并设置“非遗民俗科普大篷车”“地质就在你身边”等互动项目,体现湖北作为科教大省的创新活力。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是中国科学院自2018年起打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学嘉年华活动,主场设在北京,这是科学节设置专场以来第三次落地武汉植物园。湖北省科普嘉年华是湖北省十佳科普活动品牌之一,旨在集中展示湖北科普资源,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朱志斌介绍,本次活动是中国科学院与湖北省两大品牌科普活动的首次深度融合,旨在为社会公众和科普工作者打造一场科普盛宴。他指出,今年活动突出“四大特色”:一是紧密结合前沿科学技术,二是深度融合文学艺术,三是充分联动市场主体,四是创新运用信息化传播手段。

活动持续至11月16日。为惠及更多市民,武汉植物园免费发放了2000张活动门票,活动首日即迎来上万名社会公众。(通讯员 陈长丽)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