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实施无管单孔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通讯员:林鑫 苏伟)近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血管外科)与麻醉科紧密协作,成功完成一例 Tubeless(无气管插管,无胸腔引流管、无尿管)保留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手术。这一创新技术不仅让患者告别了传统胸外科手术的“插管之苦”,更以“无医用管道束缚,当天自由活动”的快速康复效果,为患者带来了舒心安全的就医新体验。

患者亲述:“一觉醒来,手术已结束”

44岁的刘女士是此次新技术的受益者。当她在胸外科(血管外科)病房里轻松活动时,很难想象她刚刚经历了一场肺部分切除手术。

回忆起手术过程,刘女士仍难掩惊喜:“进手术室前我紧张得手心冒汗,麻醉医生说就像睡个觉。没想到真的闭上眼睛再睁开,手术就做完了!”与传统手术患者术后普遍出现的喉咙肿痛、声音嘶哑不同,由于未进行气管插管,刘女士醒来时喉咙毫无异样,能清晰地与医护人员和家属对话。术后仅 30 分钟,她就能在家人的搀扶下行走,身心感到格外轻松。这种近乎“无感”的手术体验,源于胸外科(血管外科)与麻醉科医疗团队对传统手术流程的创新重构。

康复对比:从“熬日子”到“过日子”

传统开胸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漫长的康复周期,在此次手术中得到了彻底改变。胸外科(血管外科)护士长在对比两种手术模式时介绍:“传统开胸手术患者术后三天内基本是‘躺平’状态,咳嗽会引发剧烈疼痛,每一次呼吸都像在撕扯伤口。”刘女士的家人对此深有感触。他们回忆道:“五年前孩子舅舅做肺叶切除手术,在 ICU 住了 5 天,胸口插着引流管,喉咙插着气管导管,每天咳嗽都疼得掉眼泪。”而刘女士的康复过程却截然不同:术后当天就能下床行走,第三天便顺利出院。此外,医护团队还为她制定了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吹气球训练、腹式呼吸练习等,帮助她更快地恢复身体机能。

精准医疗:毫米级关怀背后的技术支撑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胸外科(血管外科)的微创方案精准实施,麻醉科的先进技术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麻醉科舒榕主任介绍:“我们采用了胸椎旁神经阻滞 + 竖脊肌阻滞 + 迷走神经阻滞术,在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使药物准确到达阻滞区域,同时药物剂量精确到微克。”这种精准的麻醉技术,为手术的成功实施和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项新技术的成功实施,正在改变老百姓对胸外科手术的认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血管外科)及麻醉科医疗团队表示,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手术流程和技术细节,使更多的胸部疾病患者能够从该技术的运用中受益,体验到“微创 + 舒适”的医疗技术带来的福祉。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