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肝硬化合并脑病患者
新浪湖北
关注(通讯员:刘志平 李文豪 张金华)近日,武汉市汉口医院消化内科介入团队联合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同时患有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的高危男性患者实施 “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 + 胃冠状静脉组织胶栓塞术” 止血治疗。在多重治疗矛盾的困境中,团队精准施策,不仅成功止血,更实现了 “保肝、护脑” 的多重治疗目标,为复杂消化道大出血救治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救治的患者是一名 65 岁老年男性,因肝硬化失代偿合并门静脉高压,突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24 小时内呕血量超 1000ml,生命垂危。雪上加霜的是,消化道出血后患者血氨升高,并发肝性脑病,陷入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的谵妄状态,治疗难度陡增。
临床团队面临四大核心矛盾与风险:其一,患者持续出血随时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止血刻不容缓;其二,急性出血期内镜下操作视野不清,止血成功率低;其三,外科分流手术创伤巨大,患者身体状况根本无法耐受;其四,肝性脑病导致的谵妄状态需镇静治疗,但镇静药物可能加重大脑抑制、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还会增加术中低血压风险,每一项选择都关乎患者生死。
面对患者危重病情与复杂治疗矛盾,消化内科张金华主任第一时间启动消化道出血急救绿色通道,迅速组织消化内科介入团队、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充分讨论,团队最终确定全麻下微创介入止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分四步有序推进:
第一步:麻醉护航,稳住生命 “基本盘”。麻醉团队针对患者肝性脑病特殊情况,制定精准麻醉方案。选用代谢快、对肝性脑病影响最小的麻醉药物,在维持脑灌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患者躁动,同时术中全程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为止血操作搭建安全稳定的 “手术平台”。
第二步:精准穿刺,打通微创 “生命通道”。介入团队凭借丰富经验与先进技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以一根细针精准经皮穿刺肝内门静脉,成功置入导丝和导管,建立起经皮至门静脉的微创通路。这一操作不仅定位精准,更极大规避了传统手术可能引发的出血风险,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第三步:靶向栓塞,直击出血 “罪魁祸首”。通过门静脉造影,团队快速锁定导致出血的 “罪犯血管”—— 胃冠状静脉。随后,将微导管超选择插入曲张静脉,精准注入组织胶封堵胃冠状静脉主干,实现 “即刻止血”。该技术不仅耗时短,减少了麻醉药物用量,且创伤极小,仅在患者体表留下一个 1mm 左右的小伤口,真正做到 “高效止血、微创安全”。
第四步:ICU 守护,助力患者平稳康复。介入止血手术成功后,患者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病房。ICU 团队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凭借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支持。在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神志逐渐恢复正常,随后转回消化内科病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患者逐步恢复饮食,未再出现肝性脑病和出血症状,最终安全出院。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极高,而该患者同时合并肝性脑病谵妄状态,更是将治疗难度推向顶峰。” 张金华主任表示,这类患者的治疗如同 “在刀尖上行走”,积极治疗可能加重肝性脑病和肝功能损害,保守治疗则会因失血过多危及生命。
针对该患者的特殊情况,团队制定的个性化介入治疗方案展现出显著优势。张金华主任介绍,相较于经典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此次采用的 “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 + 胃冠状静脉组织胶栓塞术”,能精准 “狙击” 出血点,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分流术后肝性脑病加重的风险,更契合该患者的治疗需求。
“多学科协作则是此次救治成功的另一关键。” 张金华主任强调,从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到多学科联合会诊,再到手术实施与术后康复,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不同科室团队的紧密配合。这种跨专业的协作模式,不仅保障了患者能及时接受精准治疗,更确保了治疗流程环环相扣、高效有序,真正实现了 “忙而不乱,急而不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筑起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