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肩痛四月难梳头 超声助其回归正常
新浪湖北
关注(通讯员:杨帆 向景 陈斯卉)“现在抬手就能摸到头顶,系背后的纽扣也没问题了!” 近日,在武汉市汉口医院疼痛科复诊的 76 岁王大爷(化姓),兴奋地向医生展示着自己右肩的活动能力。谁能想到,就在一个月前,他还因右肩疼痛、僵硬,连梳头、端茶杯这样的日常动作都难以完成。
据王大爷回忆,近4个月来,他的右肩开始出现疼痛症状。起初只是偶尔的隐隐作痛,他并未放在心上,以为是 “年纪大了,肩周炎忍忍就好”。可随着时间推移,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尤其是到了晚上,稍有翻身就会被痛醒,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更让王大爷困扰的是,右肩越来越 “僵硬”。抬手梳头时够不到头顶,穿衣系扣要耗费很大力气,甚至端起茶杯都成了难题。就这样,疼痛和僵硬持续了4个月,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在家人的反复催促下,王大爷才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疼痛科寻求帮助。
接诊的疼痛科杨帆主任详细询问了王大爷的症状,发现其右肩夜间疼痛明显、活动受限,抬胳膊到一定角度就会卡住,且无论是自己主动抬手还是别人帮忙抬手都十分困难。这些典型表现,让杨主任初步判断王大爷可能患上了粘连性肩周炎,也就是俗称的 “冻结肩”。
为了进一步确诊,杨主任安排王大爷进行了右肩 MRI 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王大爷的肩关节囊增厚、粘连,关节腔内有少量积液,肩袖肌腱周围存在炎症信号,但肌腱本身并未撕裂,这也排除了肩袖损伤的可能。简单来说,就是王大爷肩关节周围的 “筋膜和滑囊” 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形成了 “越不动越僵硬,越僵硬越疼” 的恶性循环。
针对王大爷的病情,杨主任团队制定了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加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 的治疗方案。得知需要治疗,王大爷和家属起初十分担心:“老人家年纪大了,打针会不会伤到血管或神经?” 面对担忧,杨主任耐心解释:“我们会用超声‘盯着’操作,就像给针装了导航,能精准找到疼痛的神经和炎症部位,避开血管和重要结构,既安全又有效。”
治疗过程中,杨主任在超声探头的实时观察下,清晰看到了王大爷肩关节处的肩胛上神经、腋神经及肩关节囊周围的炎症滑囊 —— 这些正是导致他疼痛和粘连的关键部位。随后,在超声引导下,将少量局麻药与长效激素精准注射到炎症最明显的部位,如肩胛上神经周围、关节囊粘连处。局麻药快速发挥止痛作用,激素则强力消炎,溶解粘连的纤维组织,同时配合麻醉下手法松解粘连的肩关节囊。
整个治疗过程仅用了10分钟左右,王大爷只感觉到轻微的酸胀感,并没有传统盲打带来的疼痛或不适。治疗后的第一天,王大爷就惊喜地发现,右肩的疼痛明显减轻,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按照杨主任的指导,他开始逐步进行爬墙练习、钟摆运动等康复锻炼,防止关节再次粘连。
一周后复诊时,王大爷兴奋地告诉医生,自己已经能独立梳头、穿外套了。一个月后复查,他的右肩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抬手能轻松摸到头顶,疼痛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杨主任强调,粘连性肩周炎虽然常见,但拖得越久治疗难度越大。“很多老年人误以为‘肩周炎自己会好’,但如果超过 3 个月未进行规范干预,关节粘连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遗留永久性活动受限。” 他提醒,当出现肩痛持续超过1个月且夜间加重、抬胳膊到特定角度(如梳头、穿衣时)卡住或疼痛明显、自己和别人帮忙都难以抬起肩膀(主动 + 被动活动均受限)这几种情况时,建议尽早就诊。
总体而言,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具有精准、安全、有效的优势,能像 “透视眼” 一样帮助医生看清神经,避免误伤,同时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副作用,适用于多种疼痛类型,还可联合射频、PRP 等其他治疗方式提高疗效,为众多疼痛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