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天佑医院呼吸团队巧施支气管镜“拆弹”

新浪湖北
关注(通讯员:张相愉 李玉磊)生活中咳嗽很常见,但是咳了一个月,吃药、治疗都不见好转的却不常见。78岁的吴爹爹从上月开始便咳得特别厉害,后来还咳出很多脓痰,喘不上气,十分难受。本以为是慢阻肺的老毛病,便一直按照之前的治疗方法打针、吃药。可病情就是不见好,反而越来越重。
直到近日,吴爹爹辗转来到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入院。一次关键的胸部CT检查揭示了隐藏在深处的真相——影像显示“右肺下叶支气管内高密度影,异物可能”。接到CT室发出的“危急值”报告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考虑到患者高龄且患有慢阻肺,手术风险高,经与麻醉科共同进行缜密的风险评估后,最终决定为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施行电子支气管镜探查及异物取出术。
手术过程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玉梅副主任进行镜下探查,发现一枚生锈的金属螺丝钉正牢牢地嵌顿在患者右肺下叶基底段的开口处,周围黏膜已因长期异物刺激而出现充血水肿和肉芽组织增生,大大增加了取出难度。在麻醉科医师的精准护航下,李玉磊主任与杨玉梅副主任协同操作,通过分次松动、旋转、钳夹等一系列精细动作,最终将这枚“炸弹”完整取出。
术后,吴爹爹回忆起,约在一月前在外就餐时,曾因咀嚼到坚硬物而发生剧烈呛咳,当时误以为是普通食物呛噎,未加留意,不料竟是一颗螺丝钉滑入了气道。
天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玉磊主任借此案例提醒广大市民:“气道异物常见于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其中,成人气道异物因症状不典型,漏诊率较高。特别是金属、塑料等高密度物品,在CT影像上易被误判为肿瘤或钙化灶。” 她强调,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取出气道异物的“金标准”,兼具诊断与治疗价值。如果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且常规治疗无效,应尽早考虑进行支气管镜评估,以避免异物长期滞留引发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甚至毁损肺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