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身负五枚心脏支架老人成功手术告别“腰突症”折磨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通讯员:曹馥湄)七旬老人饱受腰突折磨一个多月,无法平躺和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备受煎熬。由于老人心脏植入5枚支架,还罹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手术风险很大。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疼痛科联合心血管内科和麻醉科为其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经过一周的准备于近期为老人成功实施微创手术,消除病痛的同时老人又能重新下地行走。

家住汉口的陈爹爹(化姓)今年71岁,多年来被腰腿痛折磨,腰部和右腿每日如触电般疼痛,起身需要家人帮助,下地行走更是非常痛苦。这些年,他到处求医,但均因高龄和基础病没能得到有效治疗。一个多月以来,陈爹爹的疼痛症状不断加重,疼痛令他无法平卧休息,右小腿胫前区及膝盖关节处始麻木,无法下地走路,只能坐轮椅。随后,家人送他前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疼痛科就诊。

相关检查显示,陈爹爹的腰椎退变严重、大量骨赘增生,神经根不仅被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还遭受着神经根管骨性狭窄的双重“绞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棘手的是,陈爹爹有着严重的冠心病史,先后植入过5枚心脏支架,长期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这给手术都带来了巨大的出血风险和心脏意外的可能。他还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身体状况也不太好。

住院后,疼痛科李颖波主任医师迅速联合心血管内科、麻醉科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全面评估和反复论证,为陈爹爹量身定制了一套严谨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将当前两种口服药转换为一种短效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桥接”,并严密监测凝血功能;且由于患者高龄还患有冠心病,手术必须俯卧位下完成,这对麻醉医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对术中镇痛剂量的把控需要相当精准,避免过深引起呼吸循环抑制,或者过浅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冠脉痉挛和心梗,同时通过经鼻高流量给氧保证氧供,做好充足的应急预案。

经过一周多的准备,在确保凝血指标稳定后,停用抗血小板药24小时,陈爹爹的手术窗口如期打开。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李颖波主任医师为他实施了微创的“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孔减压、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其腰部设计一个1cm的小切口,通过娴熟的技术将粘连受压的神经根进行彻底松解,并摘除了突出的髓核组织,整个手术过程很顺利。

“看着患者饱受病痛的折磨,作为医生于心不忍。面对手术的风险,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给了我们信心,我们决定‘冒险’。在多学科的协作下,手术最终顺利进行,看到患者告别病痛,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在病区自由行走,我们很欣慰。”李颖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许多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心脑血管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被认为无法进行外科手术,但只要病情稳定,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周密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在严密的监护下暂停抗血小板药物,完全有机会安全接受手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