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曾经一周做了2次手术 26周早产宝宝获新生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通讯员:黄洁莹 周绪鸿)“可乐”是一个26周出生的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袖珍宝宝,也是父母备孕十年的“珍贵儿”。他出生后就面临着呼吸衰竭、肠穿孔、肺出血、感染性重度休克等多重致命危机,也曾一周内做了两次手术。但父母、医护和可乐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历经一年,坚强的宝宝终于康复,迎来“新生”。

中年夫妻备孕10年迎来690克“巴掌宝宝”

宋女士(化姓)家住崇阳,婚后十余年曾多次怀孕都没保住。2024年宋女士再次怀孕,当年7月13日孕26周时突然大出血,紧急前往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就诊。产科急诊接诊了宋女士,为她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剖宫产,并通知新生儿科医护带着暖箱和新生儿生命复苏设备前来手术室。

因为产妇大出血,专家们预测胎儿很难保住,但宝宝出生时竟然有微弱的气息,在坚强求生,宋女士夫妇俩当即表示救治,并取名“可乐”。

“可乐的体重只有690克,小腿比筷子还细,浑身乌紫,全身皮肤像胶冻一样透明,各器官发育比普通26周早产宝宝的发育更差。”新生儿科副主任刘红艳带领医护团队开展新生儿复苏抢救、气管插管及脑保护等救治。

但可乐的身体状况远比医护想象的更加差。出生后,医生给他人工促进排便,粘稠的胎便无法排出,腹胀持续加重,腹壁发红、面色青紫。小儿外科医生会诊后,初步判断是弥漫性腹膜炎、小肠穿孔、腹腔积液,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小儿外科主任杨星海分析,可乐是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手术和术中管理都非常困难,术中极易导致出血、内环境紊乱、处于休克状态,急诊贸然手术反而会加速死亡。

杨星海主任与家属充分沟通了病情后,父母恳请医生坚持救治,“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也不放弃!”有了可乐父母的坚持与信任,杨星海带领小儿外科医生为宝宝进行了留置肛管、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再择期手术治疗。

一周两次手术让巴掌宝宝“活命”

“开腹手术是为了‘活命’,但可乐却耐受不了手术。”新生儿科护士长董娟介绍,患儿有肺出血、凝血功能也很差,术中可能随时出现出血不止,甚至心跳呼吸骤停。为了给手术创造条件,他们成立跨学科治疗小组,制定详细治疗计划。

出生三周后,仅成人手掌大小的可乐被送入手术室。小儿外科团队为可乐进行腹腔探查,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一处小肠穿孔,多处肠管肠壁淤血积气坏死,所剩正常肠管不多,并有多处肠管粘连,远端肠管狭窄处仅有2-3毫米,肠道发育极差。

“患儿肠道问题很多,一‘切’了之最简单,但日后可能会出现‘短肠综合征’,对发育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杨星海主任决定逐步解决问题,先为可乐分离肠管粘连,对扩张梗阻的肠管清理大便进行肠内减压,对肠穿孔处进行修补,清洗腹腔,并进行了小肠T造口。

但这次术后,因为腹腔重度感染、严重营养不良、腹胀,可乐的腹壁伤口裂开,并发生迟发性穿孔。

一周后,杨星海再次为可乐进行腹腔探查,发现有2处肠穿孔,5处即将穿孔,不得不为可乐做了7处肠修补,把肠道上半段和下半段分别做了瘘口,让下半段肠道暂时“休息”,继续“成长”。肠道手术完成了,但腹部缝合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可乐的腹部皮肤又脆又薄,普通缝合方法根本无法完成,只能用纱布垫压作皮肤支撑进行减张缝合,已免切割皮肤,一点点完成了这个巴掌宝宝的腹壁缝合。

双腔造瘘彻底解决了可乐的腹部问题,肠管功能逐步恢复,10天后,可乐自主拉出了成型的墨绿色胎便,治疗团队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永不放弃等到了胜利!”

所有早产儿都要闯关呼吸、感染、休克、颅内出血、内环境紊乱和喂养。凭借丰富的超未成熟儿救治经验,新生儿科帮助可乐一步步闯关成功。在住院144天后,可乐终于带着“造口袋”出院回家,离“成功”只差关瘘一步之遥。

出院后,父母在小儿外科医护的远程指导下,学会更换造口袋、远端灌肠、皮肤护理,定期在杨星海主任门诊复诊,给与营养指导。

在后续半年的恢复中,可乐的生长发育状况显著改善,体重有了明显的增加。9月4日,小儿外科团队为他施行了第二次关瘘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持续4个多小时,尽管面临挑战,仍成功完成。术后3天,小家伙顺利排便。

“摆脱”带了一年多的造瘘口,可乐和父母都倍感轻松。9月29日,可乐出院了,可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拉着医护的手再三感谢:“谢谢你们,给了宝宝一个健康身体,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

杨星海主任也十分感慨和欣慰:“这是我从医30多年来遇到的体重最小,情况最严重的患儿。医护没放弃,家长没放弃,可乐自己也没放弃。我们都坚持等到了胜利!”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