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筐当“座椅”,5岁男童脚“卡”进车轮

新浪湖北
关注(通讯员:张璟祎 摄影 张祖国)5岁男童和父母外出骑行,爸爸让孩子坐在共享单车筐里。一个颠簸,男童重心不稳,脚卡在了车轮里,虽然爸爸紧急刹车了,但男孩的左脚还是被绞得肿了起来。眼下正值暑期,不少家长带娃骑行锻炼。
骨科专家提醒:亲子活动时要当心轮辐伤,尤其是当时没出血,但伤口发白发黑,这种情况伤得更深,一定要及时就医!

把车筐当“座椅”
5岁男童脚“卡”车轮里,血肉模糊
家住武昌的男孩迪迪(化名)今年5岁,8月初,爸爸、妈妈带他到东湖游玩。起初,一家三口在绿道上徒步欣赏,可渐渐的迪迪感觉累了,吵着要抱。抱着50斤的娃徒步,妈妈没力气,爸爸也感觉吃不消,看着身旁的共享单车,爸爸心生一计——让孩子坐在车筐里,这样无论是骑行还是推着走都最省力。就这样,妈妈单独骑一辆车,爸爸骑一辆车,筐里坐着迪迪,一家人继续前行。
在路上,爸爸的前车轱辘不小心压到一个小石子便重心不稳,在路上歪歪扭扭,一时间迪迪也发出了尖叫,并下意识的用双脚试探,试图找到着力点。一个不小心,左脚就伸进了车轱辘里。感觉到骑行阻力,爸爸立即刹车,短短几秒时间,迪迪的左脚已被快速旋转的车轱辘绞住。
爸爸小心翼翼地将迪迪的左脚从车轮里拔了出来,左脚整个脚都肿了起来,妈妈简单用矿泉水清洁伤口,伤口呈现异常的白色让妈妈十分担心,紧急送到武汉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经过仔细清创和细致评估,迪迪的左脚肿胀严重,脚背部伤口足有5*3cm大小,表皮受损严重。“还好妈妈送得及时,这个暑假已经接了好几例类似情况的孩子,在家擦药一周不见好转,送来一看创面都发黑坏死了。”骨科护理门诊程晓嘉护士说。
目前,经过医护人员近2周的积极治疗,迪迪的伤口正在一点点恢复中。
暑期骑行热,当心车轮“咬”脚丫
轮辐伤伤得重、恢复慢
“今年暑假,轮辐伤患儿较往年有所增多。”武汉儿童医院骨科李雄涛副主任医师说,今年骑行成为了一项热门运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其中,可随之而来的车轮“咬”脚事件也明显多了起来。目前,记者从武汉儿童医院了解到,暑假过半,该院骨科已收治10余例严重轮辐伤的患儿,有的患儿伤口深可见骨,有的患儿跟腱断裂甚至骨折,需要进行保守、手术等治疗,以及长时间换药、康复治疗。
“自行车轮辐条快速旋转,容易造成足部严重损伤。” 李雄涛说,在医学上,脚被自行车车轮“卡”统称为轮辐伤,“轮”就是指的车轮,“辐”是指的自行车轮上的辐条。轮辐伤是复合型损伤,包括辐条和车架反复拉扯摩擦所带来的锐割伤、挤压伤、低温烫伤等。足部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循环较差,皮下脂肪少,脚一旦受伤,恢复更慢。
“血刺呼啦”才以为伤得重?
不!伤口发黑、发白后果更严重
“有的孩子遭遇轮辐伤,伤口发白,回家简单处理后却长时间不愈合,一来医院就诊伤口已出现溃烂和坏死。”武汉儿童医院骨科护理门诊程晓嘉护士介绍,接诊的不少家长以为伤口发白发黑,没有出血就不要紧,回家消消毒即可慢慢痊愈。可事实上伤口发黑、发白代表受伤部位血供受损,更加危险。
程晓嘉护士介绍,轮辐伤之所以严重且难以恢复,就是因为轮辐反复挤压所带来的损伤是“很深”的,外力的撕扯会损伤到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甚至骨头,损伤的深度表现也不相同,肉眼看到的伤口没有破溃,仅轻微发红属于最浅表的损伤,提示表皮层受损;伤口发白或发黑,提示更深层次损伤。
儿童一旦遭遇轮辐伤,建议家长赶紧带孩子前往儿童专科医院骨科进行评估,交由医生进行对症清创和处理,这样才更稳妥和安全。
骑行给车和脚穿上“护盾”
危险坐姿不要尝试
骑行是一项健康的亲子运动,儿童骑自行车可锻炼身体促进生长发育、提升反应速度、增强抵抗力等好处。武汉儿童医院骨科沈先涛主任医师提醒,儿童外出骑行,应做好相应的“防护”。
给车轮装上“保护板”,大孩子建议选择车轮有防护措施的自行车,降低脚卡进车轮的风险。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外出时,家长应配备儿童专用安全座椅,这样更安全。
给小脚丫穿上“防护盾”,外出骑行时,家长应尽量选择防护性较好的鞋子,运动鞋对脚的包裹性更强,材质更厚,可以对脚起到更好的保护性。尽量避免打赤脚、穿洞洞鞋骑行。此外,沈先涛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孩子坐车筐里骑行事故频发,建议避免让孩子坐车筐里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