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消费纠纷,守护“天下第一步行街”消费安全

新浪湖北
关注(通讯员:吴洛帆、石冯睿、张秀娟)正午时分,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步行街”的武汉江汉路商圈里,百年老店的吆喝声、网红店铺前的排队闲聊、手作小店的风铃叮当声交织成最鲜活的市井交响。
在这片繁华背后,有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守护者”始终穿梭在商铺与人群之间:他们或正在调解某家甜品店的客诉纠纷,或正在检查餐饮后厨的卫生状况,又或是在街头举办计量科普活动。
这支负责守护商圈万余户经营主体的队伍,他们来自武汉市江汉区市场监管局花楼水塔市场监管所(以下简称“花水所”)。近日,记者一行来到花水所,了解他们守护数百万消费者权益背后的故事。

花水所执法人员走访辖区商户
“在你们辖区一家舞蹈机构付了200元的课程预付款,当时没签合同,我也没去店里享受过服务,怎么到了想退款的时候,就不能退了呢?”近日,市民黄女士拨打12345投诉电话,道出自己的遭遇。接案后,花水所执法人员迅速介入调查。
经了解,黄女士经销售人员介绍,缴纳了舞蹈课程预付款,工作人员表示剩余款项到店报名后补齐。一段时间后,黄女士改变主意不想报名,要求退款却遭商家拒绝,商家希望她到店将预付款消费掉。但执法人员认为,没签合同,双方也并没有事先约定退款事宜,这200元预付款理应退还给消费者。
带着消费者的诉求,执法人员来到舞蹈机构,向店家摆出事实,并说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最终,店家同意退款。执法人员还耐心地对商家进行普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以收取预付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你们之后一定要提前与消费者约定好预付款退还方式等,避免此类消费纠纷再次发生。” 商家听后连连点头,承诺改进经营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花水所执法人员经常面临消费者与商家各执一词的情况。“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拉偏架’,而是实事求是地调查事件真相。”花水所工作人员说道。
过去一年,他们高效处置了近9000起消费投诉,真正实现了让“纠纷不出商圈”。而面对一些不合理的投诉,他们也会耐心依据法规进行回复,用有温度的服务让群众安心满意。
在江汉路商圈日常监管与服务中,花水所还深刻践行“店小二”的服务理念,针对食品、文娱等投诉较为集中的行业,为商家编制针对性宣传脚本,有效提升政策宣贯与合规指导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同时,着力构建消费维权处置长效机制,制定并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SOP),确保每一起投诉都能得到规范、高效和公正地处置。
针对高频发生的价格类投诉,花水所推动支付流程优化,在原有“扫码支付”环节中增设“确认”步骤,形成“扫码-确认-支付”新流程。这一微小的改变,将交易的确认权由商家交给了消费者,相关投诉量降幅达50%。

执法人员检查商超产品标签标识
此外,花水所的执法人员还时常化身科普小卫士,向百姓科普日常消费知识。
“比如,我们曾做过一期视频,向公众科普为什么‘刚买的药不能退’。”执法人员王懿说:“很多老百姓都很疑惑,明明买的药没有拆封,为什么药店就是不能退换呢?”“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售出,不得退换’。因为药品售出后,无法保证其安全性,其温度和条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药店不能退换药物。”
“看了小王的科普,我才知道为什么药店不能退换药品!我还以为是药店的‘霸王条款’呢!”市民李先生说。不少市民观看视频后恍然大悟,由此消除了误解。
在繁华的江汉路商圈,花水所的执法人员每天奔波忙碌。这支省级“金牌店小二”团队,用“有力度的监管、有温度的服务”为城市文旅名片增添了安全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