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难言之隐一朝解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重拾生活自信

新浪湖北
关注家住河南53岁的马女士,因“尿液不自主流出10年”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据马女士描述,10年前她开始出现咳嗽、大笑或打喷嚏时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况,无肉眼血尿、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腰痛或腹痛等其他症状。她曾在当地医院门诊多次接受抗炎治疗,但效果不佳。为寻求进一步治疗,马女士慕名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找到泌尿外科主任周军。
经检查,马女士被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泌尿道感染、2型糖尿病”。由于长期受尿失禁困扰,马女士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甚至产生了社交恐惧。入院后,周军主任带领马进华医生耐心开导,详细讲解手术方案,帮助患者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并进行泌尿外科专科尿动力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后,医护团队积极控制马女士的血糖水平。
符合手术指征后,泌尿外科团队为马女士实施了经阴道尿道无张力悬吊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马女士小便自解通畅,尿失禁症状完全缓解。
查房时马女士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紧紧握住周军主任和马进华医生的手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是医生精湛的技术让自己摆脱了难言之隐,重拾了生活的自信。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是指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跳跃、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尿液不自主漏出的现象。常见人群:女性(尤其是产后、更年期女性)、老年男性(前列腺术后)、肥胖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
为什么会发生尿失禁?主要原因是盆底肌松弛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导致控尿能力下降。常见诱因包括:
1、妊娠与分娩:胎儿压迫和分娩损伤盆底肌
2、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下降(如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减少)
3、肥胖:腹压长期增高,压迫盆底
4、慢性咳嗽或便秘:长期腹压增加
5、手术或外伤:如前列腺切除术损伤尿道括约肌。
如何自我判断?轻度:仅在剧烈活动(如跑步、跳跃)时漏尿;中度:咳嗽、打喷嚏时漏尿;重度:轻微活动(如走路、起身)即漏尿。注意:若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可能是混合型尿失禁或感染,需及时就医排查。
如何改善和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方法: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的肌肉(像憋尿或提肛动作),保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组,每天3组。效果:坚持3-6个月可改善。
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体重,减少腹压;避免长期提重物、久蹲;治疗慢性咳嗽或便秘。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压力性尿失禁不是自然衰老的表现,而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如有疑问,建议咨询泌尿外科或妇科医生,获取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讯员:舒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