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武汉市中心医院引入“内镜精灵”助力消化道早癌筛查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AI提示,胃体小弯侧可能有高危病变,请注意!”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消化内镜中心,消化内科医生有一个AI“搭子”。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医生通过“内镜精灵”为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如同装上了“第三只眼”,协助他们不遗漏任何一个盲区,及时发现早癌和癌前病变。

AI助力,揪出隐秘在胃里的早癌

67岁的陈奶奶(化姓)家住青山区,近一个月来胃口不佳,人也瘦了一大圈,于一周前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求诊。接诊的消化内科医生询问病史时,发现她有长期食用腌制品的习惯,建议尽快做一个胃镜检查。

在消化内镜中心做肠镜检查时,医生借助“内镜精灵”的提示,在其胃体小弯侧发现了一个大小约0.6cm×0.8cm,颜色异常的原发平坦病灶,医生又对该病灶进一步做染色放大检查,初步怀疑是早期胃癌。三天前,消化内科医疗团队为陈奶奶实施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医生术中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仔细将病灶从其下方的黏膜下层进行完整剥离、止血,顺利完成了胃早癌的内镜下微创切除。

“胃癌早期病灶较小,不易被发现,胃体小弯侧也比较隐秘。在‘内镜精灵’的辅助提示下,我们及时为患者发现了早癌。作为消化内镜中心医生的AI“搭子”,‘内镜精灵’会在医生做胃肠镜时进行提示。蓝色的框说明存在问题,红色框则表示出现了高危病变,提醒我们仔细观察。”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姮告诉记者。

“人机协同”,让消化系统早癌筛查更精准

记者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消化内镜中心看到,医生操作内镜时,“内镜精灵”同步进行AI判读,通过声音和图像实时提醒异常区域,辅助医生不遗漏任何盲区。

“‘内镜精灵’为医生开启‘第三只眼’,类似大家熟悉的车载GPS导航仪,可以引导‘车主’按照既定的路线行驶,并且还能在固定点进行预警提示,集‘导航’和‘预警’功能于一身,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判断,避免检查盲区、减少病灶遗漏、让消化道早癌筛查更精准、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张姮主任介绍。

据了解,“内镜精灵”针对上消化道检查,创新实现了26部位盲区监测,并进行计时和实时评分,将检查过程标准化,减少了漏检、漏诊风险;白光下通过红、蓝框对发现的可疑病灶进行风险等级提示,染色放大模式下给予早癌分型诊断建议。针对下消化道检查,根据肠镜操作临床指南推荐退镜时间≥6分钟,退镜时间会影响腺瘤检出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内镜精灵”会智能识别回盲部,监测退镜速度、自动记录进退镜耗时,提醒医生保持退镜速度的稳定性,降低视野盲区,提高息肉、腺瘤检出率。

推动数智化转型,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据统计,目前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高,以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三大恶性肿瘤最为常见,其中近85%的患者在确诊时为中晚期。早期消化道肿瘤一般不需手术和化疗,只需在内镜下切除病灶,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高危人群的消化道早癌筛查刻不容缓。

为进一步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于2022年引入“内镜精灵”设备,目前医院南京路、后湖、杨春湖三个院区的消化内镜中心均已配备,截至目前,共协助医师发现了1000多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

为贯彻国家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决策部署,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近年来,武汉市中心医院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以数智化转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省唯一的“数智化转型试点医院”,2024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在湖北省率先将全球首个获批的胸肺、肝胆、泌尿等三类智能手术规划系统运用于外科手术;今年3月,部署DeepSeek“满血版”,打造数智医疗标杆;今年5月,在湖北省率先发布人工智能语音病历自动生成系统,开启全场景数智医疗新生态。一系列以AI赋能医疗服务的应用场景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武汉市中心医院在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实践的同时,更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利、舒适的医疗服务。(通讯员:马遥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