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七旬老人腹泻背后的生死博弈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张爹爹来院复查,感慨到:"原以为就是吃坏肚子,没想到捡回条命”。1月前,70岁的张爹爹因持续严重腹泻伴乏力,被家属送往武汉市汉口医院就诊。医疗团队迅速进行了详细检查,令人意外的是,增强CT检查揭示了一个直径达58mm的腹主动脉瘤——这个隐藏在腹泻症状背后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致命。心血管内科胡家顺主任医师带领的介入团队经过认真分析,决定采用微创的覆膜支架植入术。手术中,通过股动脉穿刺,在DSA引导下精准释放覆膜支架,成功隔绝瘤体并保持重要分支血管通畅。术后张爹爹恢复良好,腹泻症状也得到有效控制。术后1周,患者康复出院,家属特地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胡家顺主任医师介绍,主动脉是人体最粗的血管,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当主动脉某段血管壁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炎症性疾病或遗传因素等变得薄弱时,可能会像“吹气球”一样异常膨大,形成主动脉瘤。当瘤样扩张直径大于动脉瘤近段正常腹主动脉直径1.5倍,临床可诊断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意外发现动脉瘤,瘤体增大后可能出现腹痛。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80%以上,堪称“体内不定时炸弹”。当瘤体扩张直径超过50mm,推荐手术治疗。早发现、微创治疗,可让“炸弹”变“哑弹”!

过去,治疗腹主动脉瘤需开腹手术,切除瘤体并置换人工血管,创伤大、恢复慢。而如今,腹主动脉支架腔内隔绝术成为更安全的微创选择:这项微创介入技术,通过在血管腔内植入覆膜支架,有效隔绝瘤体与血流接触,从而防止瘤体破裂风险。这项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少、恢复快的特点,特别适合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这项技术的应用使这类疾病的治疗成功率显著提升,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像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因主动脉瘤去世,若当时有现代技术,结局或许不同!

当然,主动脉支架腔内隔绝术用“微创”化解“致命危机”,但预防仍是关键——控制血压、血脂、戒烟及定期体检才能防患于未然。若出现突发腹痛伴低血压需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这位高龄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现代微创介入技术的优势。武汉市汉口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更多危重症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通讯员:胡家顺 康棋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