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圆满承办体医工融合学术大会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通讯员:邹阳 袁宝)由湖北省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会和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主办,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湖北省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会第一届运动系统疾病与康复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运动康复地方标准学术论坛”于5月10日在中南花园酒店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以“科学指导、智能运康”为主题,汇聚国内医疗、体育和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400余人,围绕运动系统疾病和康复的各个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会议汇聚医体工多方权威专家代表,湖北省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会郑伟涛会长携李锋、勘武生、王锋三位副会长全程指导;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范佳进副主任委员、柳永杰执行主任、郭欢秘书长领衔辅具标准研讨;中部战区总医院陈庄洪教授、武汉同济医院夏仁云教授等三甲医院骨科权威深度参与学术交流。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李绪贵院长、谢维副院长联袂武汉市第四医院张青松副院长组成东道主专家团,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潘国新高级工程师、MTT医学运动康复协会蒋宗旭讲师、广州康镁医疗李晓堂总经理等产学研代表共绘行业蓝图。

凝聚共识,共启运动康复新篇章

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绪贵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诚挚问候,并介绍道:“作为湖北省首家三甲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和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我们创新打造'中西医结合、体卫融合'特色发展模式。今年,医院将着力打造集运动损伤三级防治、慢病运动处方管理、竞技体育医疗保障为一体的智慧化运动康复中心,构建覆盖全年龄段人群的运动康复标准化服务体系,为专业运动员、慢性病患者及亚健康群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本次会议也聚焦推动运动康复服务从经验化向科学化、规范化升级,让标准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健康获得感,这正是健康中国战略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生动实践。”

随后,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辅具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欢发表致辞。她高度肯定湖北省在运动康复地方标准制定中的创新实践,并指出:“康复辅具的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是行业趋势。本次会议通过标准引领与技术协同,将为辅具研发与临床应用搭建高效桥梁,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会议期间举行了运动康复学科专业组织建设重要环节,湖北省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运动康复、足踝、脊柱脊髓、肌骨四个专业委员会。学会会长郑伟涛、副会长李锋、勘武生、王锋,联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院长李绪贵、武汉同济医院夏仁云教授、中部战区总医院陈庄洪教授等专家,共同为专委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会议由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谢维主持。

学术成果丰硕,多学科融合创新会议设置主会场及运动医学、肌骨损伤运动康复、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技术、骨质疏松运动康复、足踝、脊柱脊髓六大分会场,共举办专题报告60余场,覆盖骨科康复、智能辅具应用、体态健康管理等热点领域。

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派出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创伤骨科等科室7位专家在六大分会场分享前沿成果:脊柱微创科副主任医师谢维提出“中西医结合阶梯化康复方案”探索骨质疏松症康复新路径;脊柱外科二病区主任鲁齐林展示ACAF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分享手术经验与术后康复管理要点。两位专家的汇报聚焦临床实践难点,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新思路,引发与会者对“技术微创化”与“中西医结合”协同发展的深度探讨。

本次会议聚焦运动康复领域热点,通过学术交流、病例研讨及技术展示,推动骨科、康复医学与运动科学的多学科协作。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作为承办方,展现了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与临床科研能力,为区域运动康复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医院将持续深化体卫融合实践,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智能化康复技术应用,助力全民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