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椒凤爪”偏方害得男孩双手溃烂流水

新浪湖北
关注男童手脚上长出成片透明小水疱,奇痒难忍,奶奶说是“湿气”, 用花椒水加醋泡,再用大蒜摩擦“祛湿”。一通操作下来,孩子疼得嗷嗷叫,几天后双手肿得像馒头,还破溃、流黄水。候诊时一旁家长被孩子这双手吓到,从奶奶口中得知原因后惊呼:“这不是做泡椒凤爪的方子吗?”
经过规范治疗,男孩双手恢复如初。奶奶后怕的说:“再不信偏方了,听医生的才靠谱。”
手脚痒长疱奇痒?奶奶:是“湿气!”
花椒大蒜轮番上阵害苦小男孩
4月底,在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卢静静医生诊室,来了一位双手溃烂流黄水的男孩骏骏(化名)。原来,他这双手之所以如此严重,全是因为家人听信了偏方。
据骏骏的奶奶描述,今年4月初,5岁的孙子骏骏(化名)手掌心、脚趾缝里开始长小水疱,起初只有几个,慢慢的越长越多,两个手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疱。这些水疱奇痒难忍,骏骏总是忍不住不停地抓挠,两只手被抓得到处都是伤口。
“这是有湿气,我有好办法。”奶奶看着宝贝孙子被折磨,拿出了自己专治湿气的偏方给孩子治疗。奶奶先用花椒煮水,再配上醋,让骏骏浸泡双手。可骏骏把手刚伸进去,就疼得直往后躲。“排毒哪有不疼的,忍忍就好啦。”奶奶牢牢将骏骏的手按在水里。然后,奶奶又将大蒜切片在水疱上反复摩擦,骏骏疼得哇哇大叫。
治疗完的当天晚上,骏骏的双手就肿成了“馒头”,更严重的是,好几天过去了,骏骏的双手不仅没有好转,还一直火辣辣地疼,甚至出现了严重脱皮,水疱也破溃流黄水。一家人被吓坏了,这才带着孩子来到了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
听奶奶讲述偏方“祛湿”
围观家长惊呼:“泡椒凤爪”?
候诊时,围观家长问起骏骏手是怎么了,奶奶便详述了症状和“治疗过程”,一位家长惊呼:“又是醋又是花椒,还有大蒜,您这偏方怎么像是在做泡椒凤爪?”
经过检查,卢静静医生发现孩子手上的水疱是汗疱疹,并非“湿气”,之前的“偏方”不仅没有治好病,反而因为强烈刺激患处,导致继发感染。
在卢静静医生的指导下,骏骏进行口服抗生素搭配外用药治疗,一周后感染得到了控制。昨日,趁着假期最后一天,骏骏跟着奶奶前来复诊,骏骏的双手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看着孙子的手恢复正常,奶奶这才放心,后怕的说:“再不信偏方了,听医生的才靠谱。”
手脚长水疱,以为真菌感染?
脚气:“使坏”的不止我一个
“很多家长都以为手脚长水疱就是真菌感染,其实还真不一定。”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卢静静副主任医师说,自四月以来每天都要接诊不少得汗疱疹的患儿,一开始,绝对大多数家长都以为孩子是得了“脚气”,但按照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才又来就诊的。
卢静静副主任医师解释道,汗疱疹和真菌感染有相似的表现,都容易出现密集的小水疱,也脱皮并伴有瘙痒。但是不同的是,真菌感染导致的“脚气”往往有趾间皮肤的浸渍发白,医生通过检查也可以找到真菌感染的证据。此外,真菌感染会通过接触,直接或间接传染其他人,而汗疱疹则不会传染人。
花椒泡醋、徒手掐疱好得快?
医生:别信偏方,容易感染!
“花椒水泡、生姜水涂、蒜瓣擦,这些都是网上热传的偏方,但医生不建议尝试。”卢静静说,有的人会尝试网上的偏方治疗汗疱疹,其实这样做没有效果,反而容易引发感染。也有的人会直接把水疱掐破,这样做虽然“一时爽”,但很容易感染。骏骏就是被偏方害惨了,遭遇了汗疱疹、继发感染“双重伤害”。
闷热潮湿天,汗疱疹来“添乱”
别乱用药,先就诊请医生看
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付桂莉介绍,汗疱疹也称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主要发病部位为手和脚的皮肤病。疾病的成因和加重与多种原因有关,大多在每年闷热潮湿的气候会准时“报到”,汗疱疹的水疱比较深,水疱不容易破,瘙痒明显,后期好转后可出现脱皮,在水疱出现之前,有时会看不见皮疹,仅出现疼痛感或瘙痒。当孩子手、脚上冒出充满透明液体的小水疱时,不要随意涂抹抗真菌药物,滥用抗真菌药物容易产生耐药风险,应先到医院明确诊断,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长水疱时伴有瘙痒,尽量减少抓挠,脱皮期可用凡士林润肤霜或尿素软膏进行保湿。
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尽量给孩子穿吸汗的棉质鞋袜,保持手脚干爽,少触碰洗洁精、肥皂水、洗手液等化学制品。(通讯员:张璟祎 摄影 张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