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管“海陆空”全力全域保障节日环境

新浪湖北
关注“武昌指挥中心,巡查发现武昌路与武珞路交会处,共享单车数量较多,虽停放整齐,但后来游客可能无处停放共享单车,请你们及时转运,腾出位置。请处置结果及时回告。”“武昌指挥中心收到,马上派人处理”。5月5日上午,10时10分许,武汉城管执法委指挥大厅,根据交管天眼及“城市智眼”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及时向武昌区城管下达了指令。
以上只是五一期间武汉城管环境保障的一个分镜头。今年“五一”假期,全市城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聚焦“夏日荟聚·来武汉凑热闹”主题,打破常规,强化全面发动、全员上阵、全域覆盖,严格落实“委领导包片、处室包区、干部包段”要求,日均出动城管力量3.2万人次、车辆4000余台次,做好城市环境“海陆空”立体保障,展示了新时代英雄城市形象之美、洁净之美、有序之美、韧性之美。
央视三连播 全媒体聚集武汉“形象之美”
五一期间,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连续3天聚焦武汉节日活动和城市环境保障,新华网、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五一”城管新闻稿件180余篇。全媒体关注的内容围绕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百里东湖绿道、百年历史文化街区,节日期间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统筹调度长江灯光秀等全市景观灯亮灯延长至22时30分,助力节日主题宣传,协调播放五一劳动节、曾侯乙编钟、夏日荟聚等专题动画,同步开启98个微光小景观,扮靓城市夜景等。

其中,长江日报开设《“绣”美武汉 城市精细化管理》、《“绣”美武汉 擦亮“四线一口”》两大专栏,湖北日报开设《大城细管 焕新武汉》专栏、楚天都市报开设《城事匠心 美好同行》专栏,向来汉游客介绍武汉环境保障措施,推介打卡地。武汉城市环境保障稿件阅读转载超200万次。长江灯光秀、武汉站周边“种出”生态花岛、江汉路“电子围栏”智慧导厕、城管环卫“跨界”摄影师和导游等,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共同维护美好环境,共建美好城市。五一期间,武汉城管还集结武汉理工、华师和湖大等高校200名志愿者,到武汉站、昙华林、水果湖街道等窗口区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凝聚青春力量绘就城市文明底色。
打造“空中城管” 科技创新AI护航“有序之美”
5月1日至5日,武汉市城管执法委扩大无人机巡查应用区域,对黄鹤楼、江汉路步行街、沙湖公园、江滩公园等热门区域开展无人机动态监测,累计飞行100余公里,发现暴露垃圾、占道经营、共享单车堆积等问题30处,均实现当日闭环整改。

以5月5日黄鹤楼周边巡飞为例,无人机从机库起飞后,通过5G网络回传实时画面和北斗定位。发现共享单车单车积压问题点位后,城管指挥调度中心值班长直接视频连线督促共享单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运维人员20分钟内抵达现场,30分钟内完成清运;发现占道经营问题点位后,城管指挥调度中心值班长立即视频连线武昌区城管部门,调度周边执法人员20分钟赶到现场,30分钟内劝导摊贩离场。
无人机机库覆盖范围内,可在指令下达1分钟内起飞,5分钟内抵达现场,实时回传高清影像,单次飞行可覆盖10平方公里,单个机库可覆盖超过50平方公里。较传统人工巡查提速5倍,人力成本降低90%。通过垂直俯拍解决人巡、车巡视野盲区,视线被遮挡等问题,通过红外夜视等功能,精准捕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
目前武汉城管正在着力构建新型城市立体监测体系,通过覆盖全域、多维协同、智能高效的“天空低地”四位一体立体监测矩阵实现城市问题的全量发现。
据悉,武汉市城管执法委自2024年底起,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试点,率先构建“无人机智能机场+云控智慧平台+AI识别”的全域巡查体系。通过对接东湖高新区无人机监管平台,完成86处无人机机库点位地理信息上图,实现巡查航线智能规划与任务自动派发。AI算法系统已支持13类城市管理问题智能识别,其中占道经营、暴露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的识别准确率达80%以上。
全域联动保洁 擦亮城市“洁净之美”
节日期间,全市城管系统聚焦旅游景点、商圈及网红打卡地等550个热门点位,组织3.4万名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日均清理处置各类垃圾1.25万吨,清洗城市家具4800余处。围绕414个重点区域,强化巡回保洁,延长作业时间至22:00。开展深度保洁,每天出动清扫保洁车辆1500余台,全域道路实施至少1次机械化清扫,重点道路作业频次提升至3次。
组织在1816个城市公厕推行一厕一码,增设移动公厕134座,在江汉路步行街划定“电子围栏”试点导厕服务。
主动发现并处理环卫问题520余处,做到30分钟内直达快处,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精细巡查整治 彰显城市“有序之美”
为方便游客出行、打卡,武汉市城管部门提前修复提升武汉长江大桥桥面,新增非机动车道,完善无障碍坡道等设施,方便非机动车出行。为保障市容秩序,严禁沿江大道、解放公园路、武珞路等126条主干道违规占道经营,对江岸区吉庆街夜市、汉阳区十升二路夜市、青山区恩施街等106处规范外摆点位实行分级管理。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开展机动车占道售卖专项整治,整治夜市问题1195处,处理违规占道经营8200余起。
规范共享单车管理,紧盯东湖风景区等重点部位,科学划定电子围栏、460处潮汐点位和禁停区域,规整共享单车6.2万辆次,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做好重要商业体、街区户外广告巡查管控,巡查8000处点位,清除小广告3131处,整改问题隐患42处。每日开展主次干道、别墅区、重点工程周边巡查,未发现新增违法建设。组织核心商业区、旅游景点油烟噪声巡查整治,处置油烟污染378起、商业噪声813起、夜间施工噪声772起。
深化“四线一口”环境整治,排查处置乱堆乱放339处、清理乱搭乱盖321处、清理菜地400余亩,重点解决暴露垃圾和环境脏乱突出问题,同步推进17个重要出入口景观提升和三大火车站综合整治,通过增花添彩、见缝绣彩,将白云路、和谐路、三环线匝道三路交会处打造会呼吸的“生态花岛”,40余种花卉、乔灌编织3层立体花境,武汉站周边区域化身“迎宾花廊”。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城市“韧性之美”
市城管执法委会同市发改部门建立燃气气源调度日报机制,开展燃气安全动态巡检,发现并及时整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餐饮用户问题隐患29处。会同燃气企业处理报修1800余起,日均管道气供应量510万方、液化石油气供应量417吨,确保全市燃气供应平稳。
强化桥隧安全,加强全市826桥隧全覆盖巡查,共巡查桥隧2462座次,重点治理道路坑凼、伸缩缝、亮化灯具、桥下空间安全隐患403处。组建应急队伍,做好应急抢修准备,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处置。(通讯员 董德禹 王越 罗乐 供图/武汉城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