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极端瘦身!女子“辟谷+轻断食”让胆囊几近报废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近日,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病房内,40岁的沈女士想到自己在追求健康减肥的道路上,不慎“误入了一个坑”,结果胆囊已接近萎缩的经历感慨不已。

“还好来武汉及时手术了!”近日,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病房内,40岁的沈女士(化姓)想到自己在追求健康减肥的道路上,不慎“误入了一个坑”,结果胆囊已接近萎缩的经历感慨不已。

沈女士家在天津,第一次发现自己有胆结石,是在高中时期因胆绞痛发作被紧急送往医院。当时,B超检查显示她患有胆囊结石,但由于结石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医生建议她采取保守治疗。此后,沈女士每两年都会进行一次体检,虽然结石在逐渐增大,但由于症状轻微,她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医生也没有强烈建议手术。

然而,这种“和平共处”的状态在一个月前被打破。沈女士突然出现上吐下泻、发烧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沈女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希望能保胆治疗,但当地医院并无相关技术。她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到,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是一家专门治疗胆囊疾病的医院,沈女士便决定远赴武汉就医。

谈起自己的减肥经历,沈女士感慨万千。她自述道:“大学时我体重140多斤,为了减肥,我每天就吃黄瓜和西红柿,还坚持3个小时运动,一个半月瘦了30斤。”这样的减肥成果让她欣喜不已,但也为后续的健康问题埋下了隐患。

怀孕后,沈女士的体重再次回升。由于长期健身,她的饭量较大,即便不再锻炼,饭量依旧没有减少。孩子出生后,她尝试过“辟谷”、“16+8”饮食法(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禁食)等多种方式反复减重。然而,节食、断食、报复性饮食交替循环,加上今年春节期间频繁吃火锅、香肠腊肉等油腻食物,导致她的右上腹持续闷痛,病情终于爆发。

接诊的主治医师黄国庆表示,沈女士是典型的结石高危人群,她同时占据了女性、40岁以上、肥胖、多次妊娠这四大高危因素。黄医生解释道:“长期‘辟谷’、‘16+8’等‘断食式减肥法’,会让胆囊长时间得不到刺激收缩,胆汁淤积时间变长、浓度增加,最终结晶沉淀形成结石。”而长期存在的胆结石又会反复刺激胆囊壁,引发慢性炎症。随着时间推移,胆囊壁逐渐纤维化、增厚,胆囊开始萎缩,功能丧失。这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还可能增加胆囊癌变的风险。

4月21日,沈女士接受了腹腔镜下单孔免气腹胆囊切除术。这种新型微创技术通过一个脐部切口操作,无需气腹撑起腹腔,对术者操作要求极高,但创口小、恢复快,尤其适合女性患者。

术中,黄国庆医生发现沈女士的胆囊已明显萎缩,形态呈“葫芦状”,大小仅为4×2×2cm(正常胆囊大小为8×5×3cm)。胆囊结石与胆囊壁紧密相连,剥离难度极大。面对如此复杂的手术情况,胡海教授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巧,成功克服了手术难点。他们仅用一个小小切口,就顺利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沈女士恢复良好,对医生们的精湛医术表示由衷感谢。

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院长胡海教授表示,单孔免气腹胆囊切除术是一项更安全、舒适的微创手术方式,避免了传统气腹对心肺的干扰,术后几乎无明显瘢痕,是现代微创手术的新趋势。

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提醒,胆囊结石即使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它也可能在体内悄悄损伤胆囊功能。一旦结石诱发慢性胆囊炎或胆囊萎缩,不仅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有右上腹疼痛、恶心、进食油腻后不适、饭后饱胀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同时,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其次,要选择科学的减肥方法,避免过度依赖断食和极端饮食。最后,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胆囊结石等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讯员:李林牧 张雨 叶欣)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