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医院心血管内科为83岁患者不开胸修心门

新浪湖北
关注近日,武汉市武昌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实现技术新突破,成功完成经股静脉入路行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式,为一名83岁高龄患者修复二尖瓣瓣膜。这场“心门修复战”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将为更多重度心脏病患者开启“心”希望。
高龄患者遭遇“心门危机”
83岁的邓先生(化姓)有着高血压病史30余年,属于3级高危型。既往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肺动脉高压、冠心病等病史。一个月前,邓先生突患喘气、心慌等不适症状,活动后还伴有咳嗽、咳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于是前往武汉市武昌医院就诊。
经心血管内科团队系统检查发现,邓先生心尖区杂音明显,结合心脏超声及影像学评估,最终确诊为“心力衰竭、二尖瓣前叶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增大及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如不及时干预治疗,病情可能迅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微创新技术破解高龄手术困局
由于患者高龄,基础疾病较多,已经无法适应传统开胸手术。为了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团队在术前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估,患者下腔静脉有滤器植入、二尖瓣前瓣脱垂腱索断裂呈连枷样改变,后叶短小,瓣叶捕获难度高,团队面临着巨大挑战。最终,心血管内科团队决定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即经股静脉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修复二尖瓣瓣膜。
手术中,心血管内科团队在经食道超声精准引导下,快速房间隔穿刺,通过导管将二尖瓣夹送至二尖瓣区域,成功夹闭二尖瓣前后叶,修复了瓣膜脱垂。术中多次经食道超声评估,显示二尖瓣反流程度降为轻微,跨瓣压差仅为3mmHg,手术取得理想效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心血管内科王丽岳主任介绍,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依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逆转器质性病变。经股静脉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作为心脏病微创介入领域的突破性技术,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术后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尤其为因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等原因无法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
武汉市武昌医院副院长柳昊表示,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迭代发展,类似“不开胸修心门”的创新疗法将为更多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带来生存希望,推动心血管疾病诊疗向“精准化、微创化、个体化”迈进。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集中体现了心血管内科的技术实力,更践行了医院“以人民满意”为最高目标的服务理念,医院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生命周期呵护百姓健康。(通讯员:杨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