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华中地区首台关节置换机器人Mako完美首秀!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手术比我想象中顺利太多了!现在疼痛明显减轻,感觉膝关节轻松了不少。”4月22日,武汉市普仁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病房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的张先生(化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场利用先进机器人技术实施的右侧全部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功完成,让饱受膝关节病痛折磨多年的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55岁的张先生回想起自己与右膝病痛的漫长斗争,不禁感慨万千。3月初,毫无征兆地,他突然感到右膝关节疼痛难忍,局部还微微肿胀,行走时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尤其是负重后,肿痛症状急剧加剧,只有休息时才能稍有缓解。原来,张先生的右膝早已“饱经风霜”,多年前因外伤导致右膝骨折,虽进行了手术治疗,但具体细节已模糊不清。术后一年又接受了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手术。两年前,他还在其他医院做过右膝关节镜手术。然而,这次发病后,张先生在多家医院辗转治疗,效果却都不理想。病情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疼痛如影随形,严重影响着他的日常生活。

4月9日,张先生慕名来到武汉市普仁医院,找到了骨关节/运动医学科的赵志明主任。赵主任仔细询问了张先生的病史,并安排了一系列详细检查。赵志明主任查看病情后发现,张先生的右膝部肿胀十分明显,膝内侧关节间隙压痛、过屈痛,膝关节屈伸等功能活动严重受限,连负重行走都存在明显障碍。右膝关节处还可见一条约10cm 长的纵行手术疤痕,虽然肌力约Ⅳ级,但较正常稍差。“以前还能勉强走走,现在上下楼梯都成了奢望,晚上睡觉翻身膝盖都会疼醒,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张先生无奈地说道。

赵志明主任介绍道,目前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磨损殆尽,骨质增生严重,关节间隙近乎消失,积液持续增多并引发炎性反应,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伤筋动骨”问题,而是整个膝关节的“全面崩塌”。当下关节的自我修复能力完全失效,每一次活动,骨头与骨头直接摩擦,如同砂纸打磨般不断加剧损伤。若不及时手术,后果不堪设想。短期内,疼痛将从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剧痛,连最基本的站立、翻身都会变得难以忍受,夜间更是无法入眠,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中期来看,关节畸形会快速发展,肌肉因长期废用而萎缩。长远而言,膝关节病变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髋关节、腰椎因受力不均产生代偿性病变。

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保守治疗已无法有效缓解症状,必须尽快进行右侧全部膝关节置换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痛,恢复膝关节的部分功能。

由于该名患者既往膝关节周围骨折及多次手术,导致下肢力线异常,对于膝关节置换是严重的挑战。术前赵志明主任及Mako机器人团队利用患者的CT-dicom数据进行准确建模,制定下肢修正力线、关节屈伸间隙、截骨量、假体安装位置、髌骨滑动轨迹等术前规划,并将术前计划导入机器人的“大脑”,生成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中,MAKO机器人在术者的指引、控制下基于术前规划精准截骨,最大程度保护健康关节组织。术中实际操作与术前规划完全吻合,精度控制0.1mm,远超人工操作精度。

在与张先生及家属进行术前沟通后,4月11日上午,武汉市普仁医院骨关节外科赵志明主任手术团队与MAKO机器人完美合作,为张先生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术。术后48小时,患者已经开始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行走练习。

武汉市普仁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主任赵志明提醒,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受损的关节之一,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首先,要避免长时间过度负重行走、上下楼梯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大的活动。这些活动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其次,要控制体重,减少膝关节的负担。肥胖是膝关节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减轻体重可以有效降低膝关节的受力。此外,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一旦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膝关节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他表示,医院将继续致力于引入和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通讯员:李林牧 张雨 胡玲)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