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黄浦立交桥下空间焕新启幕 激活城市“灰空间”,焕发城市新活力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5年2月13日,由市城管执法委统筹组织、武汉城投城运集团公司投资实施的武汉市长江二桥汉口岸黄浦大街立交桥下空间改造项目正式亮相,成为全市桥下空间整治与功能升级的典范。此次改造以“激活灰色空间”为核心,通过科学规划与创新设计,将曾经的“灰色地带”转化为集生态、功能与人文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打造更宜居、更具活力的城市环境。

破题空间困局:从灰色地带到“共享绿廊”

武汉三镇隔江鼎立,桥梁众多,部分桥下空间存在环境杂乱、设施陈旧、违规占用等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制约了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黄浦大街立交桥下空间改造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通过三大举措实现环境焕新:

清理整治先行:清除垃圾、整治乱停乱放,还原桥下空间整洁基底;

环境品质提升:引入多元设计元素及城市驿站,改变桥下空间形式单一印象,打造品质廊道;

功能复合升级:统筹休闲空间、公共服务、网红打卡、智慧停车等需求,构建“护学空间+智慧停车+休闲市集”的多元空间。

改造后的桥下空间成为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城市客厅。

功能焕活新生:从“失落间隙”到活力枢纽

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城管执法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方案,并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全力推进。黄浦大街立交桥下空间改造以《武汉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规划及技术导则》为指引,遵循“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周边学校和市民意见,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创新提出桥下空间功能再造+护学服务升级的改造方案,解决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交通安全问题,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和文化体验空间。

护学空间安全升级:增设360度智能监控、防滑透水步道及风雨连廊,打造安全通学路径;设立“护学驿站”,提供应急物资、休憩座椅及图书角,护航师生每日通勤。

智慧停车缓解民生痛点:整合零散地块,新建智能化公共停车场,新增车位140余个,接入“武汉停车”App实现无感支付,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及游客停车难题;

文化市集激活城市烟火气:利用桥下开阔空间打造文创市集,引入本地手作、艺术展览及便民服务,为市民提供休闲社交新场景;

慢行系统串联城市脉络:优化过街人行通道及周边道路的衔接,增设夜间照明与休憩设施,提升桥下空间可达性与安全性。

通过功能复合与品质提升,桥下空间不再是城市的“边角料”,而是成为缝合城市碎片、链接市民生活的活力纽带。

未来更新范式:以桥为核重构城市生态圈

黄浦大街立交桥下空间的蝶变,是武汉市推进“桥下空间综合治理”的缩影。按照市城管执法委制定的“二环线以内景观为主、二环线景用融合、二环线至三环线功能为主”的总体原则,至2025年底,市城投集团公司将完成7处桥下空间试点改造。

示范引领:通过试点项目打造示范样板,系统构建可复制推广的改造模式,建设市民打卡新地标;

长效管理: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运维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空间运营,保障功能可持续;

全民共享:鼓励市民参与设计建言,让桥下空间真正成为“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

结语:让城市“灰空间”焕发新生机

黄浦立交桥下空间的焕新,不仅是环境整治的胜利,更是城市治理智慧的体现。通过科学规划、精细设计与社会协同,武汉正将桥下空间转化为提升城市能级、服务民生需求的“黄金载体”。未来,更多桥下空间将化身城市中的诗意栖居地,为市民书写更美好的生活篇章。

桥下空间焕新,城市向美而行!(通讯员:陈健 金明 董德禹)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