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武汉市第八医院耳鼻喉科妙手复位,让“疯狂的石头”乖乖归队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饱受“天旋地转“之苦的60多岁的姜女士慕名来到武汉市第八医院耳鼻喉科求诊。武汉市第八医院耳鼻喉科吴雄英医师接诊后了解到,姜女士眩晕状态已持续有一个多月,经常在起床、躺倒、翻身、低头屈身或抬头仰视时发生眩晕,每次发作后或有时间长短不等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还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担心身体出现严重问题,姜女士陆续就诊于多家医院各个科室,但头晕和恶心引得的不适却一直如影随形,姜女士苦不堪言。

“神经内科、骨科、心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各个科室我恨不得都查了个遍,头颅核磁、颈椎核磁、血管超声等也做了,吃药、打针、针灸、理疗都试了个遍也没有明显改善,有时候一下子发作了,晕的门都不敢出...”接诊时,姜女士焦急的向吴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症状。

随后,市八医院耳鼻喉科孙柳主任及主治医师吴雄英为姜女士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排除了颈椎病、脑部疾病等可能导致头晕的病因后,判断患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即俗称的“耳石症”。后由孙主任及吴医师用手法为其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患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大脑清醒如初。“做梦都没想到不吃药、不打针,仅仅用神奇的手法复位就能治好我的眩晕症,太谢谢你们了!”康复后的姜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市八医院耳鼻喉科科室,笑盈盈的向医生们表达了感激之情。

孙主任介绍,耳石症发病的常见诱因是熬夜、心劳、压力过大等,发病率一般占眩晕患者中的30%,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和有三高病史的患者居多。值得警惕的是,耳石症患者过去以中老年居多,目前却趋于年轻化。据了解,近年来“低头族”年轻人得耳石症的越来越多,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常常出现起床后天旋地转的现象,连轻轻转头就头晕恶心。

耳石症,这个名字听起来既陌生又神秘,但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它真正的名字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简称BPPV,是一种由于耳石(内耳中微小的碳酸钙结晶)脱落并刺激半规管引起的眩晕症状。当头部处于特定位置时,脱落的耳石会随内淋巴液流动,刺激半规管内的感受器,从而引发短暂的眩晕和眼震。

别担心,耳石的脱落并不是我们掏耳朵时犯的错。正常情况下,耳石被牢牢的“粘”在内耳膜上,但有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耳石的脱落: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耳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耳石膜的粘性也会减弱,使得耳石更容易脱落。因此,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耳石症。头部遭受外伤,特别是额颞部外伤,容易导致椭圆囊受损,耳石松动脱落。即使是轻微的头部碰撞,也可能成为诱因。病毒性神经迷路炎等内耳炎症,以及过度劳累、情绪波动、酗酒、抽烟、感冒等全身性因素,都可能诱发耳石症。

一旦耳石颗粒脱落,就会掉入负责维持姿势和平衡的半规管中,而半规管中有着丰富的的淋巴液,就像装满水的杯子。脱落的耳石就像落入杯子里的茶叶,随着我们头位的变化而“晃动”。耳石晃起来,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等头位静止,耳石沉底后,又很快就会恢复正常,所以耳石症的眩晕通常十分短暂,但容易反复。

由于耳石症无法通过常规的CT等影像学检查直接确诊,因此诊断过程往往需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体格检查。体位诱发试验是诊断耳石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让患者处于特定的头位并观察其是否出现眩晕和眼震来判断。 此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眩晕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通讯员:赵梦昕)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