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黄陂花鼓 楚剧源流响彻荆楚大地的黄陂声音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黄陂自古是文化融合的沃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其中楚剧颇具地方特色,群众基础深厚,发展状况良好。湖北古称为楚,楚天楚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诞生了二十多个地方戏曲剧种。如今,在文化历史悠久的荆楚大地上,仍然活跃着众多的艺术剧种,其中楚苑艺坛中一股不息的艺术文脉在涌动、流淌,述说着传承与发展,丰盈着湖北人的精神家园,它就是楚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活动的结晶。漫漫五千年,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武汉,推开非遗这扇大门,必然能看见悠悠古文化中的楚剧。

黄陂民谚有云:“会唱三曲戏,一生不怄气”。戏是什么戏?楚戏,家乡戏。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之一。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十地市五十余区县,是广泛流传于鄂东的民间艺术,也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

楚剧不是快节奏的现代艺术,讲究慢工,一板一眼都要求琢磨精细。相比其他的声乐艺术,它独有一种朴素苍劲的美,道尽一种艺术的起伏沧桑。脱胎于地方声腔和民间歌谣的楚剧,走过了百十年风景,而其文化的孕育,早融入在千年的历史风云中。家国兴衰,英雄起落,骨肉离恨,世运无常。楚剧讲的故事自有宏大之骨,也有市侩之气,因此其声或宏阔高亢,或委婉柔和。唱的都是世间与天地的规律,讲的都是人生与历史的命运。建立于千年悠久戏曲文化的高阶之上,完善于辈辈艺术家穷尽一生的戏曲探索之中,楚剧吸收京、汉大戏之菁萃,又扎根乡土固其根本,不仅生长在钟灵毓秀的黄陂大地,更能走遍长江黄河流淌过的每一寸土地。

黄陂是楚剧的故乡,是楚剧的物质家园;楚剧是黄陂的文化名片,是黄陂人的精神家园。黄陂楚剧艺术水平高,演出活动常年不断,如今,在“内容为王”的复合业态发展新时代,文旅城公司将找准荆楚文化融合发展的切入点,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扶持本土传统文化发展,展现武汉文化与戏曲底蕴,让大家感受汉派文化魅力。

结合木兰文化旅游节、木兰金秋农村文艺会演等大型文艺品牌活动,让大众见证戏曲文化的历史与传承,切实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美以戏说,戏以人传,文旅城公司将荆楚文萃和创意设计结合起来,打造一种“旅游新场景”,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助力黄陂做好“旅游+文化”文章。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