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蒲骚楚辞”文化研讨会在应城举行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古邑蒲骚襄盛世,一方富水蕴风华。

湖北省千年古县——应城市,春秋时的地名为“蒲骚”,一个居然敢大胆用“骚”字作为地名的城市,到底隐含着什么密码?也许古代的“骚”之含义并非今日的“骚”之含义。

为深入挖掘“蒲骚”文化底蕴,增强地方文化自信,端午前夕的6月8日,湖北应城市邀请了国内楚文化及文旅研究专家与本地文化界同仁,在应城爱漫小镇举行了“蒲骚楚辞”文化研讨会,市直相关部门和应城地方文化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上,应城市政协原主席、应城市作协名誉主席朱木森,对“蒲骚”与“楚辞”文化的历史进行了溯源,入会专家则对此进行了阐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国学院院长,曾担任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学术顾问的刘玉堂教授认为“蒲骚”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蒲骚”是诗与远方的标志性象征。因为“蒲″是一种优雅而禅意的植物,象征着远方。在中国文学史上,″骚″即屈原的《离骚》,象征着诗,二者正是诗与远方的珠联璧合。二、”蒲骚“是端午祭祀屈原习俗的重要发源地。因端午祭屈原有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而唯有此地名能够将菖蒲同屈原祭祀仪式连系在一起,故推测应城极有可能是端午祭屈原习俗的重要起源地。

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导姚伟钧教授认为应城作为《楚辞》的发源地之一,其饮食文化深受《楚辞》的熏陶和影响。《楚辞•招魂》不仅展现了楚人高超的烹饪技艺,更体现了楚人对于食材的珍视与对美食的热爱。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得应城的餐饮文化底蕴深厚,注重口感和味道的同时,不断追求创新和变化,应城菜肴可谓道道是硬(应)菜。

湖北省博物馆原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二级研究馆员万全文专家认为应城乃楚国称霸春秋的起点,对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重要意义。目前应加紧保护、活化现有的文物资源,积极推动应城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导,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罗运环教授认为蒲骚文化内涵丰富,蒲骚战役是楚武王得志汉东,楚文王得以中原称霸的基点。统一性、包容性、和合性是蒲骚文化的精神特质。蒲骚文化是应城同时也是楚文化更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根脉。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湖北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舒伯阳教授从应城的古地名“蒲骚”一词进行了文字构词学考证,“骚”具有拟声、象形、会意三重功能,在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中被赋予了多重含义,更为人间烟火的应城市民生活增添了丰富的注脚。从“蒲骚”、“骚客”到“离骚”之间极有可能隐含着某种内在关联,建议将此推测与猜想作为应城文化底蕴挖掘和文旅融合创新的创意突破口,应城未来文旅开发应充分利用独具优势的温泉康养、膏都盐海、应菜美食等自然资源,并以“天下骚客大会”作为事件营销出圈,将应城打造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独领风骚,应游之城”!

研讨会上,应城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协会和部分蒲骚楚辞文化爱好者与专家学者进行了积极互动交流,认同“骚”文化极有可能源于湖北应城的古地名“蒲骚”一词,在当下应为“骚”正名、正意,正确引导文旅消费很有必要,“独领风骚,应游之城”不失为推动应城文旅高质量的一条特色之路。

(来源: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尹丹  通讯员 严琴)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