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湿气是喝进去的吗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通讯员 胡梦 曾潇潇)阳光返场,且晒且珍惜!回南天或再度来袭,有些城市的湿度值拉满,出现“屋外下大雨,屋内落小珠”的状态。这种湿润的氛围也让很多人下意识认为“湿气”超标,连水都不敢多喝!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关冰副主任医师提醒,“湿气”跟喝水没有必然联系。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指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它并不直接等同于喝水。中医认为湿气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外湿和内湿。外湿通常是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因素侵袭人体所致。内湿主要源于脾,《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气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引起湿浊在体内蓄积停滞,湿邪内生。内生之湿,多由于脾虚,所以有脾虚生湿之说。湿邪的特点是重浊、黏滞,它可以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身体健康。湿邪过重时,可能会表现为身体沉重、困倦、头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祛湿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调整饮食、改善居住环境、适量运动等。在饮食上,应少吃生冷、油腻、甜腻的食物,多吃利水渗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等。居住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适量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

合理饮水对于调节体内湿气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正确喝水,以达到调节湿气的目的:适量饮水:成年男性每天饮水量建议为1700毫升,成年女性为1500毫升。这包括直接喝进去的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分。分时饮水: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可以帮助通便和润肠;午餐后和下午13:00~15:00之间喝水可以防止犯困、降血脂;晚饭前喝水有助于清洗膀胱、排肾毒;睡觉前少量喝水可以养阴,防止血液过于黏稠。饮水温度:尽量少喝冷饮,寒凉之物可能会引起脾胃虚寒,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影响内部湿气的排泄。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应该分次慢慢喝水,以促进脾胃的健康和祛湿。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关冰建议,除了正确饮水,适当的运动可以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帮助祛除体内湿气,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综合调理湿气更佳。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