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雪,骨科医生教您如何应对摔跤

新浪湖北
关注农历腊月二十五,一场期盼已久的瑞雪普降,武汉一片银装素裹。大雪带来了美景,但雪天路滑,摔倒可能导致骨折。55岁的张师傅酷爱运动,每天都要出去锻炼,这不,即使下雪天张师傅还是起早床出去跑步,跑步途中张师傅还挺注意,都是在没雪的地方锻炼,谁知就在回家的途中放松了警惕,一下子摔了个屁股墩,这一摔就摔出了个大麻烦,送到医院检查提示为股骨颈骨折。无独有偶,31岁的李女士下楼拿快递时不慎踩到楼梯上的积雪,滑倒时单手撑地导致桡骨骨折。
“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大概接诊了十几个摔伤病人,摔伤人群大多是轻症,门诊处理完就回家了,但有5人需要住院处理。其中年轻人多以桡骨骨折、老年人则以股骨颈骨折等原因需要住院治疗。”日前,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骨外科收治了不少因恶劣天气摔伤的患者。
雨雪天气导致路面湿滑,行人摔倒风险增大,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外科主任王显勋提醒大家,雨雪天摔跤有“学问”。
滑倒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手撑地面,而手着地的那一瞬间,力量是非常大的,这种力量有可能传导到腕部、肩部,导致腕关节和肩关节的骨折。
另一种雪天常见的摔跤姿势,是屁股向后坐。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来说,这种情形可能会引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同时,摔倒时一侧屁股着地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姿势,可能导致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对于骨质相对疏松的中老年人而言。
那么如果不慎摔倒,应该怎么办?顺势滑:在摔倒时双手收回或平伸,顺着滑跌的力量向前滑; 蜷曲滚:摔倒时双手护住头面部,身体尽可能蜷曲,顺着力量向前或向后、向左、向右滚,用身体整个侧面来着地以增加受力面积,减轻摔伤的程度,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来支撑地面。
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先感知一下自己手腕、脚踝、腰部是否出现剧痛、肿胀等情况。如果腕关节和踝关节骨折,但能勉强活动时可使用书本、硬纸壳、木条等临时固定受伤部分,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如果感觉腰疼,尽量不要乱动,因为胸腰椎骨折后,如果随意活动,很可能造成骨折块移位、压迫神经,严重时可能导致下肢瘫痪,此时应该尽快呼救,施救者也不要立马盲目去拖、拉、背、抱伤者。正确的做法是在伤者周围设立标志,提醒过往人员和车辆,保护伤者免受二次伤害;同时拨打120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救助。
雪天出门,应该注意哪些?一是防滑。雪后路面湿滑,出行应特别防止意外跌倒。选择橡胶鞋底的鞋子如防滑鞋、雪地靴、旅游鞋等,耐磨性好、防滑、软度好,可以有效防滑,切勿穿高跟鞋、布鞋、硬塑料底鞋等。对于老年人而言,尽量避免在光线较差、气温较低的黎明、晚间出行。
二是防摔。走路时尽量走雪没融化的或完全融化的路,避开结冰或积水的地方,降低摔倒的可能性;上下台阶要掌握好身体重心,以保持身体平衡;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调,走路速度不要太快;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对身体起到平衡作用。如果遇到比较滑的地段,可以找一些固定物,用手扶着,增加稳定性。雪天尽量少骑电动车和自行车,可以选择步行或者公共交通的方式,减少可能发生的危险;骑自行车、电动车出行者,出门前检查好车闸,上路后低速行驶。在有较厚积雪或者薄冰的路面,最好下车步行。
三是防磕。银装素裹,许多危险的地方会被雪遮住。出行时一定注意被雪覆盖的“陷阱”,如洼地积水、残缺井盖、建筑工地上的钢筋等。外出时尽量走人行横道,注意低洼处,避开路边的堆积物,防止被雪中的危险物品绊倒、戳伤。
四是防砸。注意高空积雪,遇到降雪较大的地方,屋檐可能存在大量积雪或者冰块,树木也存在被压倒的危险,所以应该尽量远离屋檐、树木等高处建筑,谨防因坍塌被砸。(文:万程程、彭哲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