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肺炎流感季中医科有“膏”招

新浪湖北
关注近期,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织叠加。10月、11月,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家咳嗽、发烧;到了11月、12月,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又来了,大家又开始咳嗽、发烧。秋冬季疾病来势汹汹,应该如何应对呢?
“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冬季是许多呼吸道病毒活跃的季节,从病原学的角度病毒感染没有什么特效药,但我们推出的肺炎1号方自应用以来,无论成人或儿童,很多反复发热、顽固咳嗽的患者服用后临床反馈良好,方剂供不应求。”中医科主任胡东辉表示。
胡东辉观察此次流感患者人群,不管因流感病毒、支原体、合胞病毒、腺病毒、细菌单一感染或合并感染,临床表现归纳总结为两类。第一类为病邪侵犯中上焦,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等;第二类为病邪直中中焦,以脾胃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表现为困倦、呕吐、腹泻、身重为主。
治疗上应以调治肺脾两脏为关键,宣肺解毒、止咳化痰、益气醒脾为要点。“肺司气,主呼吸,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胡东辉介绍,肺胞是玲珑通彻的,通过肺气的升降,肺胞可以进行吐故纳新,保证气体交换的顺畅,中医用很形象的词形容肺脏为“娇脏”,一旦各类病原体侵袭肺脏,肺脏有所损伤,里面的微丝血管、肺胞等地方,就会存在痰液、瘀血阻滞,肺胞就不能跟之前一般玲珑剔透,影响气体交换,就会出现咳嗽、喘憋等症状。一般在温和的环境下,肺叶舒展,虽然呼吸功能受损,但是咳嗽、喘憋症状尚不明显,但是一旦气候变化或者感受风寒,肺叶收缩,就会使肺胞瘀堵严重,就会咳嗽、喘憋加重,甚至发热。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则中气下陷、痰湿内生、土不生金,故而乏力身重、呕吐泄泻、气短痰多、易感外邪。
针对此类病症,结合今时秋冬气运特点,同时考虑近期儿童及学生患者较多,中医科又推出了肺炎1号的膏方版。膏方与汤剂相比,主要优点在于服用方便。膏方制成后,每天开水冲饮或直接吞服即可,减少了汤剂每天煎煮的麻烦。此外,膏方口感较好,老少皆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