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专场举行

新浪湖北
关注11月14日下午,“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七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专场在东湖听涛景区举行。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朝安出席活动。

本场报告会以“世界名湖 人民乐园 东湖绿色引擎助推英雄城市新征程”为主题,讲述了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依托东湖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生态保护取得丰硕成果,民生福祉不断发展的生动故事。
报告会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栿堂通过视频致辞,向参加报告会的现场观众阐述了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发展理念和建设目标;东湖文旅集团讲解员苏雪讲述了东湖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伟人文化、创新文化,为观众带来一段精彩的“东湖之旅”;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徐栋讲述了东湖的水环境治理之路:东湖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陶久娣讲述了东湖新城社区群策群力共同缔造幸福社区的生动实践;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青年工作者们,通过视频方式向现场观众讲述了属于他们的东湖故事,表达了东湖青年打造世界名湖、人民乐园的信心和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的决心。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担当实干,奋力打造世界名湖、人民乐园。今后东湖更美好,我在东湖等你!”刘栿堂通过视频致辞,向参加报告会的现场观众阐述了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目标,并邀请大家畅游东湖。
历史上的东湖:环境美好、文化厚重,武汉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
大江大湖大武汉,长江为带,东湖为心。东湖,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城市中央。刘栿堂列举了东湖的各类数据:东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最深处约6米,平均水深2.2米,湖岸线长133.7公里,湖泊容积2.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7平方公里,有“中国最大城中湖”之美誉。34座山峰环湖而立,120个岛渚星罗棋布。2.5万亩山林郁郁葱葱,四季植物景观变换丰富多彩,共同组成了多样的生态类型,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繁衍。

关于东湖的历史文化,刘栿堂介绍,屈原曾经行吟东湖泽畔,刘备两度在东湖磨山设坛郊(祭)天;李白曾在东湖畔放鹰留诗……山清水秀的东湖自然风光与神奇浪漫的楚文化交相辉映。1930年,实业家周苍柏先生在东湖西北岸创办海光农圃,后将其捐献给人民政府,更名为东湖公园。建国后,毛主席在此接见了64个国家94批外国政要及众多国际友人,并在东湖运筹帷幄,做出过许多重要决策,提出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拍板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武钢等一批重大项目……
刘栿堂分享了东湖丰富的旅游资源:来东湖,您可以在楚天台、离骚碑感受历史,在欢乐谷、海洋世界畅快游乐,在梅园樱园赏四季鲜花,在省博物馆美术馆体验文化。东湖,成为市民游客旅游休闲和户外活动的最美城市绿心,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


新时代的东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五次考察湖北武汉,多次在东湖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寄予殷切期望。
2018年4月26日,总书记在武汉东湖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五大关系,关键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4月27日和28日,国家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东湖举行非正式会晤,漫步湖边道,登临东湖号。
2020年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总书记专程来到东湖新城社区考察,实地察看社区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深情点赞“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4月8日,总书记又给东湖新城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勉励大家“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
2022年11月5日,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东湖举行,总书记发表视频致辞,指出“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武汉也由此成为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十年来,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着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发展。刘栿堂介绍了新时代东湖的建设成就:一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转变;二是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转变;三是功能效应显著增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2023年‘五一’假期,东湖风景区游客量排名全国十大热门景区第八位。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197万人次,旅游人次排名全国326家5A级旅游景区第六名。截止10月10日,东湖风景区今年接待旅游人数2139万人次,同比增长60.7%;景区和企业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62.4%。”刘栿堂说。
未来的东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现东湖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
对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未来发展之路,刘栿堂说,站在新的起点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将紧紧围绕世界名湖、人民乐园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全域优化提升,加快将东湖建设成为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的生态典范,成为彰显楚风汉韵、滨湖休闲、文化多元的文旅胜地,成为展现中国气派、荆楚风格和武汉特色的世界名湖。
对于具体实施办法,刘栿堂说,在生态保护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将走深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全域绿色示范生态空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产业发展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将拓展“旅游+”产业体系,实现东湖文旅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争2025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
在旅游服务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将对标西湖,学西湖、守东湖,持续讲好东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伟人文化、创新文化故事,拓展东湖文化内涵,擦亮文化名片,为游客营造更美好的“诗和远方”。
在民生福祉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将认真总结推广东湖新城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将积极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世界名湖、人民乐园的奋斗目标,以更强的担当、更拼的韧劲、更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实现东湖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增光添彩。”刘栿堂说。
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东湖旅游实现“全域火”
“作为东湖一线旅游服务人员,我真切感受到东湖风景区生态越来越好,景区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火。今年‘五一’黄金周,东湖游客接待量全国第八,‘十一’黄金周更进一步,位居全国第六。”报告会现场,东湖文旅集团导游员苏雪分享说。

苏雪说,东湖的美,美在自然环境独特,美在文化底蕴丰厚,还美在旅游资源丰富。“纵观东湖文旅版图,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四大景区各有风采,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植物园、武汉欢乐谷、东湖海洋乐园四大景点各具特色。这些地方通过102公里长的东湖绿道串珠成链,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
每年樱花盛开之际,漫步东湖樱花园总能听到全国各地的方言口音,游客们纷至沓来,在东湖感受春天的气息。东湖风景区也都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樱花摄影大赛、文化讲座、传统手工艺展示等。现在,东湖樱花节已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赏樱品牌,也让东湖之名愈加响亮。“一句‘相约春天赏樱花’,奠定了武汉樱花之城的江湖地位,也让东湖樱花成为中国春天的标志之一,东湖花节由此也四季绽放。”苏雪说。

据介绍,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年周期性举办60余场大型文旅体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做强赏花旅游、发展红色旅游、做大体育旅游、点亮夜色旅游、丰富假日旅游,实现了“季季有花、月月有节、全年精彩”,东湖旅游从“景点热”转向“全域火”。
“大李村文艺生活热气腾腾,省博国宝文创雪糕入口即化,欢乐谷魔幻游戏剧《王国悖论日》脑洞大开。”在苏雪的讲述中,东湖的文旅项目以极具创意的设计和无比精彩的环节令人心驰神往。凌波门看日出、磨山边观夕阳,跟着“东湖之眼”摩天轮转一圈享受“13分14秒”的浪漫,乘坐华中首个观光氦气球 “飞阅”东湖山水,跳一次东湖喊出“青春我做主”的口号……
“当您置身东湖的那一刻,您一定能感受到山水的灵气、自然的脉动、生命的共鸣。我们将以最美的形象、最好的产品、最优的服务迎接您的到来。世界名湖、人民乐园——我在东湖等你!”苏雪说。
东湖风景区磨山风景区讲解员李晨、武汉欢乐谷游客中心客服员荣念、东湖绿道通勤车司机李嘉俊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海事处办公室技术人员、东湖智慧海事项目责任人王浠哲纷纷表示,他们都会始终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以热情、专业和周全的服务,把东湖的美好展示给全国、全世界的游客,让东湖世界名湖、人民乐园的品牌更响亮。”
打造“水下森林、水上湿地”,让武汉东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统筹水资源再生、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恢复,打造东湖‘水下森林、水上湿地’,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顺应人民群众景观、休闲、游泳等亲水需求,让东湖‘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报告会现场,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徐栋讲述了东湖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中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东湖湖水清澈见底,水草丰美。但80年代后,东湖水质持续恶化,2000年左右受污染程度达到高峰。与此同时,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大幅削减,湖中水生植被覆盖率从原有的70%左右减少至不到3.3%。”谈到曾经的东湖水生态情况,徐栋说道。
保护东湖水,让东湖从“藻型浊水态”重新回到“草型清水态”,是时代所期、人民所盼。2016年,武汉启动《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对东湖流域内约126.8平方公里的区域提出了系统的水环境治理总体方案。这次治理打破行政区界线,以流域水系为单位开展湖泊治理,确保治理过程中水陆兼顾、江湖统筹、系统治理。2019年,武汉市全面启动了东湖水环境提升工程。
“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团队首先在东湖郭郑湖鹅咀选择了一块2.6万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恢复示范区,率先做好水生植物修复,重新构建水下生态系统的试验示范验证工作。”徐栋介绍,在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中,大型水生植物是水体保持洁净的关键类群。这样一片“水下森林”中,分层级、分类群人工种植了抑制藻类产生、净化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的7种沉水植物,“上层以狐尾藻、菹草和微齿眼子菜为主,中层以金鱼藻和黑藻为主,下层以苦草为主,以及能够在低温冬季耐寒生长的菹草,它们都是‘水下森林’的常驻嘉宾,都可以较好地抑制藻类产生,净化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
打造“水上湿地”,以此净化空气、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大量湿生植物和良好的湿地生境也为各种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在东湖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栖息地。”徐栋说。
“水下森林”与“水上湿地”的建设,东湖水质不断自我修复,这片水域“免疫力”逐步提升,正俨然成为一座“开放式的生态博物馆”。东湖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正加速扩建,从2021年底到2022年,“水下森林”已从10万平方米扩大到130万平方米。“到今年年底,在全湖约90块生态先行区内,水生植物数量盖度将达到320万平方米。”
徐栋说,未来,东湖水环境提升工程的建设者们还会通过专业养护,逐渐增加“水下森林”物种的多样性,丰富食物链,稳定水生态结构稳定性,增强水体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加“水下森林”的面积到东湖面积的33%左右。“重现结构完整、物种多样、自我稳定的清水型生态系统,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清新自然生态图景跃然于大众的眼前。”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分局的办公室负责人吴娇梅在东湖边长大,对东湖有着深厚的情感。“现在的东湖,山青水绿。作为一名环保工作人员,我很是欣慰。今后将做好本职工作,守护好东湖的碧水蓝天。”
“我们将全身心投入,实干快干,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得更加美好,成为超大城市生态文明的样本,成为武汉拼搏赶超的绿色引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团工委负责人黄思维说。
群策群力共同缔造幸福社区
“我只是东湖风景区的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今天能有幸站在这里,不是我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居民群众对我们社区工作的认可。”报告会现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陶久娣作报告,讲述了东湖新城社区群策群力共同缔造幸福社区的生动实践。

2015年,陶久娣来到东湖新城社区担任社区书记。东湖新城社区属于还建老旧小区、村改居社区。“我当时心里一点底也没有。”陶久娣坦承。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她很快理清了思路:“社区工作和老百姓接触最多,一定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武汉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武汉各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机关干部、企业家、先进典型、群众代表等现场参加报告会。
“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是我市持续深化“强国复兴有我 奋进英雄城市”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由武汉市委宣传部联合全市各区(开发区、功能区)共同主办,长江日报传媒集团、武汉广播电视台和各区(开发区、功能区)宣传部门承办。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专场报告会将于11月16日(周四)20:20,在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WHTV-1)播出。(通讯员:赵雪峰 彭冲 余淮 熊璐 周庭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