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襄阳,襄阳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契合,那么一个人与一座城呢?”

如果让我举出一个和我最有缘分也最没有缘分的城市,那一定就是襄阳了,我曾近10次路过襄阳,多次经过襄阳南站,但从未踏足过这片土地;我曾徜徉在无数唐诗中感受襄阳的厚重历史,置身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感慨于襄阳的古道热肠,却从未走进古隆中感受诸葛亮运筹帷幄、以天下为棋局的浩渺胸襟,也从未目睹汉江边“一江汉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柔情与阔达。

而今,我终于来到了这片土地,体会郭靖的侠肝义胆,领略杨过的豪气冲天。

襄阳,一座沉浸在岁月长河中的城市,散发着历史的芳香。踏入这片土地,迎面而来的是壮阔和大气,感觉呼吸都深沉了几分:古隆中见证了三国鼎立,分久必合;米公祠见证了一代书法大家挥毫泼墨,激扬文字;斑驳的古城墙更是见证了这“天下第一城”在历史长河中的飘摇和非同小可的战略地位。站在隆中草庐前,看着天下三分的地图,心灵与古老的岁月交汇,仿佛我也进入了那段恢弘壮阔的历史,指点江山,功成名就,岂不快哉!

襄阳,它仿佛一本古老的书卷,书写了先贤的智慧和英雄的足迹。古隆中是历史的背景板,武侯在此初露锋芒,刘备的三顾茅庐在此开拓蜀汉传奇。我漫步在这片土地上,恍若听到古人的低语。从小我就在想象:一柄羽扇,一壶热茶,一席草垫,一个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以一己之力三分天下,振兴蜀汉。走入古隆中,微风拂过,仿佛烈日灼烧的燥热都消失了,古隆中的路不陡,很缓,却一直在上山,脑海中不由的想起“潜龙勿用,藏锋守拙”的话来。走进诸葛草堂,脑海中风流倜傥、挥斥方遒的英雄豪杰也渐渐活了起来,他时而伏案,挥毫泼墨;时而站立,皱眉思索;时而举杯,暗叹时运;时而望月,抒怀感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孔明,一代英豪,后世人读懂了忠心,更读懂了智慧,仿佛现在仍然挥动着羽扇,站在时间的江上,笑看世间。

站在城市的街头,感受历史的呼唤,凝视着文化的脉动。襄阳的古城很有意思,他不像边关沙场那般威严、肃穆;却也不似南方小城的清丽、温婉。他的城墙在浇注时灌满了历史、风吹过带来的都是金戈铁马和英雄豪气。他虽被养在深闺里,却没有娇气;虽兵家必争,却不太过锋利;虽开发商业,但不市井。他没有“折戟沉沙铁未销”的悲壮,却多了几分南方城池的包容和柔和;他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娟秀,却又因金铁交鸣声而威武、坚强。

来到汉江边,漫步于古城墙,思绪万千。遥望江面,曾几何时,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每当历史变革和民族存亡时刻,襄阳这座城市就会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推向历史前台。发生在这里的战争数不胜数,三国时期魏蜀吴在此你争我夺,宋金时期南宋将领在此用万余孤军击退二十万金军,号称铁打的襄阳,宋元战争中最终坚持六年之久后被蒙古军队攻下,奏响了宋王朝的悲歌。襄阳重要的战略地位就是拜汉江所赐,背山面水易守难攻,如今观来仍不免令人心潮澎湃。漫步江边,“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物是人非事事休,唯有江水滚滚东流。 

襄阳,这是一座承载历史和现实的桥梁。这座城市,蕴藏了厚重的历史,也充满现代的活力。

汉水,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它不仅养育了这方人民的身体,更塑造了这方百姓的人格和心性。襄阳人很“忙”,他们不同于梁衡先生笔下成都人的“闲”,也不同于老舍先生笔下北京人的“自然”,襄阳人从来不闲,也从来不急,深厚的历史教他们从容,滚滚的汉江教他们上进。走在襄阳城边:熙熙攘攘的人群,路边吆喝着的小贩,时不时呼啸而过的电车;虽然节奏很快,但却急不起来(不浮躁);虽然很忙(忙碌),但却不显疲惫。深厚的历史哺育襄阳人,给予他们自信与持重,温柔的汉江滋润襄阳人,教会他们真诚与踏实。走在汉江边,对岸吹来的风都没有一丝燥热。

如今的襄阳已经成为军工企业的聚居地,在军工一线发光发热。步入襄阳航空产业园,科技光芒熠熠如星;诸多企业积极践行航空航天精神,进取开拓,企业民用军用产品共同发展带动经济飞跃,便民利民,打造新时代城市名片。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襄阳人没有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却在历史与现实的纷繁中,继续诉说自己的故事。大力开发旅游业,打造城市名牌,创新发展城市产业结构,推动名城建设……

襄阳,襄阳。我怀着敬佩来到这里,感慨于你的风雨飘摇,也感叹于你的稳重持衡。人这一辈子,总得来一次襄阳,黄酒入喉感受侠肝义胆,古隆山巅畅思天下格局;踏足这片土地,让千年前诗人的万丈豪情在脑中升温、心中伏笔。(来源: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刘昌明)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