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纪念白起渠申遗 湖北书法爱好者雕刻55斤重印章

摘要: 为纪念湖北襄阳长渠(白起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一周年,襄阳市南漳县一名书法爱好者耗时两个月,雕刻了一枚重达55斤的印章——白起渠巨印。

原标题:纪念白起渠申遗 湖北书法爱好者雕刻55斤重印章

中新网襄阳10月25日电 (胡传林 王龙明)为纪念湖北襄阳长渠(白起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一周年,襄阳市南漳县一名书法爱好者耗时两个月,雕刻了一枚重达55斤的印章——白起渠巨印。

今年58岁的陈新恒是南漳县财政局一名干部,也是一名书法、篆刻爱好者。记者25日在陈新恒的家中见到了这枚巨型印章。两人合抱,才将它从“家庭档案馆”移到客厅工作台上。

陈新恒介绍,该印章采用青田石材质,重55斤,印体高35厘米,印面为16厘米×16厘米,刻有“华夏第一渠”,印章四周刻有“白起渠历史简介”。全文采用大篆字体刻成,共279字,与白起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吻合。

谈起创作初衷,陈新恒说,去年8月,白起渠申遗成功,他就有了创作的初步构想。今年8月中旬,时逢白起渠申遗成功一周年,受财政局派遣,他随相关单位到实地调研时,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动力和源泉,萌发了雕刻这枚巨型印章的想法。

调研结束后,他利用工作之余,着手对白起渠印章进行构思、设计。今年9月,按照设计好的尺寸,他花3200元从福建购买了青田石章料,开始具体篆刻。

“雕刻这种大型印章,最怕的就是游刀(熟称跑刀)。成千上万的刀数,讲究刀刀必成,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陈新恒说,由于石材太重,翻动困难,他只好从网上购买了雕刻转盘。

陈新恒介绍,白起渠是世界灌溉遗产,有着2300多年历史。为了让整个印章能够复古,更具历史感,全文采用大篆字体。为此,他专门买来《毛公鼎》《散氏盘》等碑帖进行临摹,研读《说文解字》《古文字类编》等工具书,对边款文字逐一校对。

南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陈新恒自1975年开始研习汉字“反横书”技法,并酷爱篆刻艺术。他擅长用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记录南漳大事件,传承历史文化,先后创作了世界上最长的“反横书”书法《道德经》长卷、世界上第一幅集字篆刻诸葛亮《诫子书》,其工作室被授予“襄阳市家庭档案馆示范户”。(完)

责任编辑:张莉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