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连续出了7位高考状元 隆中景区设80万状元基金

长江商报
关注
7月9日,来自湖北襄阳的高考状元正骑马游古隆中,并获得景区万元奖励资助。 本报记者 孙辰 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数百年前的金榜题名和状元游街,百年后如穿越剧般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2015年7月9日,湖北省襄阳市古隆中景区内,“状元”、“榜眼”身披大红状元服,骑着高头大马在诸葛亮“躬耕陇亩”之地巡街,引来上千名游客围观。不仅如此,自7月9日以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襄阳多处景区,发现原本被唤作“襄阳三宝”的“大头菜”、“襄江水”、“霸王醉”,如今也有了“状元味”。“牛肉面”、“金刚酥”、“状元”纷纷晋升为襄阳的新“三宝”。事实上,“巡街”、“三宝”仅仅是襄阳开启“状元旅游”之门的前戏。
连续五年喜获七位高考状元的襄阳,瞄准了“状元旅游”商机。7月9日,襄阳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襄阳计划从今年开始将‘状元文化’与智慧旅游结合一起进行推广,打造一个长期运作的品牌。”
景区设立逾80万“状元基金”
2011年以来,高考“状元”连续5年花落襄阳,其间湖北省的10位高考“状元”,有7位皆出自襄阳。“状元文化”不仅在当地人心中萌生出一种自豪,同时也契合了襄阳市去年提出的“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城市品牌。
本月9日襄阳市古隆中景区,“2015古隆中状元季学生旅游节暨三国国际动漫旅游节”开幕式举行,近千名游客参与现场体验。在这个由襄阳市教育局、旅游局与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联合主办的活动上,湖北省文、理科高考“状元”、“榜眼”,身披大红“状元服”,骑马巡街,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活动中,今年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陈凤竹和刘世豪,接过了由景区颁发的“隆中护照”以及一万元状元奖金。活动现场还为贫困学子颁发助学金。
在古隆中的牌匾之下,两位高考“状元”为台下游客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及人生观。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刘世豪说,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不放弃,今后他将全身心投入到心仪的专业,学到本领。陈凤竹则表示,学习不能太功利化,争“状元”并非唯一目的。
襄阳隆中文化园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发明介绍,目前隆中景区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景区将从每张门票收入中拿出1元注入“状元基金”,用于奖励襄阳市的高考“状元”及优秀学子,“状元基金”除了门票收入之外,还将由其他企业单位的捐资,以及古隆中游客的“功德钱”三个部分组成。
隆中的“状元”品牌梦
古隆中作为襄阳旅游的核心,易发明想借助高考“状元”这个招牌,规划出长远的“智慧文化”方案。
“今年刚刚起步,往后会逐年推广至全国,每年请全国高考‘状元’来此领取‘状元基金’,在襄阳谈学习心得、聊体会。”易发明说,一年全国的高考文、理、艺“状元”会有几百个,可以长期请“状元”,来此谈经历、人生的目标、经验和方法,将隆中乃至襄阳打造为励志成才的基地。
“状元经济牌”远不止“状元”游街,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古隆中景区还计划举办夏令营,请襄阳市高考名师讲课,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获取更好的经验和成绩。此外,隆中书院作为景区中一个固定的景点,往后将担负起“书院”的职责,计划与相关出版社合作,发行国学作品、诸葛亮文化书籍、“状元”学习体会、襄阳考试名卷,以隆中景区为旅游主体,挖掘文化教育产业。
“今年奖励的是学生,未来将对襄阳的名师、‘状元’班的任课老师进行资金支持。”易发明说,教育的成功关键离不开师资队伍,作为当地企业有义务去保障襄阳优秀的师资队伍。下一步,该景区计划对襄阳名师进行奖励。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襄阳五中作为当地最优秀的高中之一,该校普通教师月收入多在5000元左右,而高三毕业班的一线教师收入可超万元。该校一负责人表示,虽然教师的收入水平在襄阳当地较为可观,但相较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并不算高。前几年,襄阳四中和五中曾出现过教师流失的现象,但近两年已经出现了回流。
对于隆中投资公司针对当地教育的一系列资助计划,襄阳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企业资助对稳定当地教育师资的作用,目前还相对有限。
“状元文化”牵手“智慧旅游”
如何结合襄阳的地方经济特色,打好“状元”牌,襄阳市旅游局对此有自己的想法。
“从卖资源到卖情感卖文化,状元文化契合了当今旅游品牌塑造趋势。”襄阳市旅游局一位女负责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状元文化的稀缺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旅游品牌的吸引力。
作为汉江流域仅次于武汉的城市,襄阳在经济、交通、资源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襄阳纳入规划范围,定位为二广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而在去年10月,湖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将“两圈一带”战略拓展为“两圈两带”战略,要求襄阳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发挥战略引擎作用。
“襄阳拥有‘一城两文化’的人文环境。‘一城两文化’即襄阳古城、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的品牌,襄阳计划把文化旅游业培养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上述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襄阳三国文化主要的着力点是打造传承诸葛亮的智慧文化,而“状元文化”如今已属于襄阳智慧文化的一部分,襄阳从今年开始,会将“状元文化”与智慧旅游结合一起进行推广,打造一个长期运作的品牌。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在古隆中举办“状元季学生旅游节”,襄阳旅游局明年将联合襄阳四中、五中推出《智慧文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在上述旅游局负责人看来,系列活动一方面是为襄阳学子加油,传播学习方面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智慧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推广,促进襄阳乃至整个汉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万安丽对此文亦有贡献)
湖北状元母校催生教育经济冲击波
长江商报消息 学区楼盘售价直逼襄阳市中心,培优机构持续火热扎堆“状元”母校周边
□本报记者 张衡
除了官方的“状元旅游牌”,湖北襄阳坊间的“状元经济”也一片火热。
“五中附近是整个襄阳基础教育培训最密集的地方,大概有30多家。”7月9日以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湖北“状元”诞生地——襄阳四中和五中,看到校园周边的民宅外墙已被大面积的培训广告栏占领。不仅如此,位于市郊的襄阳五中,学区楼盘也纷纷挂上了“状元”宣传语,每平米4700元起的售价直逼襄阳市中心。
今年秋季开始,为平衡区域教育资源,襄阳四中、五中分别缩减招生指标。生源减少,学区相关教育配套产业会如何应对?襄阳如何合理地掘金“状元文化”?
7月10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时表示:“襄阳的状元经济,应重在彰显汉江流域教育中心的地位。”
培优机构扎堆“状元”母校
“近几年的高考放榜之日,守在襄阳四中或五中门口,如果听见校园内一早放起了鞭炮,就知道学校出了‘状元’。”襄阳市某重点中学一位教师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早在6月23日,长江商报记者就曾前往襄阳五中采访高考“状元”,时过20余日,襄阳五中经历了短暂的庆祝后,校园内外已回归平静。7月9日下午4时,长江商报记者在襄阳五中门口看见,只有零星的几个学生背着书包慢步走进校园,透过学校的铁栅栏,校园内及运动场内,鲜有学生走动。
校园附近的小餐馆、超市也如学校大门处一样冷清。与上次前来不一样的是,几个培优机构已在学校对面拉起了招生点,不时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记者在这里看到,襄阳五中对面的大片民宅外墙,已被大面积的培训广告栏占领,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国内教育连锁机构的招牌。
“今天是工作日,前来咨询的人数稍微少一点,周末接待咨询的会比较多。”一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杨小姐介绍,高中层次的培训根据班级规模的大小,一个阶段的收费在1000至3000元不等。
2008年,襄阳五中由位于襄阳古城中心昭明台西北的襄阳学宫旧址迁至襄阳北如今的新址,教育培训机构便跟着过来生根发芽。“五中附近是整个襄阳基础教育培训最密集的地方,大概有30多家。”一培训机构的司姓负责人告诉记者。
司先生介绍,他所在的培训机构开设的高中生一对一补课的收费标准是一节课150至180元,一年在他们机构培训的人数约有300人。
“我们培优机构中,有五中的学生考进了省前100名,在征得考生及家长同意后制作了光荣榜,这些学生是培训机构生存的口碑。”司先生说,现在假期,单位主要招收的对象是初升高的衔接班,现在已有200多人报名,住的最远的学生有距此地50多公里之外的,任课老师均为在襄阳地区较为有口碑、有经验的教师。
学区楼盘售价直逼市中心
随着襄阳五中的搬迁,伴随着学子们读书声的是该片区楼盘的“规模化开发”。几乎每个楼盘都大打学区“文化牌”。与校园一墙之隔的某楼盘上还挂着“祝贺文理状元花落五中”的广告,4700元/平米的起价直逼襄阳市中心。
2008年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内,襄阳五中附近区域已建成多个建筑面积达到数十万平米的住宅小区。与此同时,在新楼盘小区周边,相配套的交通、教育、医疗、商贸、金融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与新建住宅对应的则是襄阳五中附近大面积的民宅,这些民宅单间租金价格多维持在400元左右,成为大量普通陪读家长首选落脚地,今年的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陈凤竹,在一个多月前,还居于此作高考前的准备。
“新晋文科‘状元’就在我租的房子楼上,还没听说房东因出了‘状元’而涨价,反而时常听见因五中今天招收学生由去年的2000多人减招为1700人,而担心房子租不出去。”租户刘先生说。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湖北省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公办普通高中要全面取消择校生。
“近两年,五中比较受学子青睐,襄阳周边的城市,以及与襄阳相邻的河南南阳的学生家长,纷纷前来咨询能否就读于该校。”襄阳五中校长曹荣葆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襄阳五中还未经批准进行跨市(州)招生,仅针对襄阳全市招生,今年秋季开始,“三限生”也随之取消,招生也由最高时的2700人,缩减为今年的1700人。
下降招生指标的不仅是襄阳五中,襄阳另一所“超级中学”襄阳四中亦是如此。
“保持高水平的学生群体没有问题,但“状元”是否就一定花落襄阳,偶然性太大。”程敬荣曾表示。无论在襄阳市官方还是普通市民,并没有追捧“状元”。长江商报记者在襄阳市区随机采访了5位市民,他们均与程敬荣的认识一致——偶然性因素太大。“‘状元’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很骄傲,5年出了7个‘状元’,在与外地朋友谈起时,作为襄阳人很有面子。”襄阳市民罗先生认为,‘状元’的集中体现仅能表现出襄阳重视教育,明年的‘状元’或许并不一定出现在此。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襄阳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底蕴,襄阳出高考“状元”可作为当地智慧文化宣传推广方向,展现了襄阳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应重在彰显汉江流域教育中心的地位。
除了襄阳旅游部门将“状元”文化融入到现有的智慧文化中来包装,近年来,全国各地针对高考“状元”打造旅游品牌也不少见。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文化可以让旅游挖掘展示,旅游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法市场化,无法创造经济效益。各地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大家的关注,使人们短时间内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节庆文化活动带来的旅游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