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湖北石首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长江公路大桥将年内开建

荆楚网-湖北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石首地处两湖平原腹心,“九曲回肠”的荆江横贯全境,“荆楚第一竹乡”桃花山屏立东南。山川形胜,鄂南门户,荆湘咽喉。同时,这里还养育着两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江豚和麋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麋鹿之乡”。

石首美丽。

石首地处两湖平原腹心,“九曲回肠”的荆江横贯全境,“荆楚第一竹乡”桃花山屏立东南。山川形胜,鄂南门户,荆湘咽喉。同时,这里还养育着两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江豚和麋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麋鹿之乡”。

石首厚重。

走马岭古城演绎远古人类的生命传奇,绣林山阐述刘备招亲的动人故事,调弦口讲述俞伯牙遇知音的美丽传说,红军树诉说石首“三万儿女当红军”的革命历史。明朝“三阁老、两尚书、一太史”彪炳史册,九位开国将军和一位共和国上将名垂青史。

石首平安。

2013年群众安全感、治安状况满意度、公正执法满意度比2012年度分别上升58位、28位、30位,重获“湖北平安县市”称号。今年上半年,“一感两度”又分别攀升至全省第9位、26位、30位,整体成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石首图治。

1986年在全省首批撤县建市,率先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曾有“工业小巨人”的美誉。今日石首正按照统筹“一江两岸”发展、突出“一城两翼”建设的思路,建设区域中心,重塑历史辉煌,打造出一个更新更美的锦绣石首。

统筹“一江两岸”发展 全力打破交通瓶颈

石首全境被长江一分为二,统筹“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是事关石首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

以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攻坚为重点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加快大交通、大物流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一桥、三路、一港”的现代交通格局。

加快实现“大桥梦想”。

省委、省政府非常支持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将该项目排在全省长江通道建设计划的第三位,目前已完成基本项目申报,有望年底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高速会接。

切实抓好江南高速、潜石高速石首段建设的协调工作,力争早日会接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沪渝高速等高速公路网。江南高速石首段全长19.7公里,拟于12月正式通车。同时,全力协调配合蒙华铁路石首段建设。

加快推进港路互通。

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统筹规划建设滨江公园区、专业码头作业区、工业综合码头作业区、沿江产业园区,使港区长度拓展5公里、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加快石首港绣林港区建设,目前工业综合码头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实施港口与高速的对接,将江南高速连接线延伸至绣林港区。积极促进港铁互通、园铁互通。积极开发盘活石首飞机场。按照一级站建设标准,完成了石首汽车客运中心建设。

目前,一些重大交通配套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及南北两岸接线工程,土地预审专题已获国土资源部批复,大桥主桥及两岸接线初设阶段地震勘探已完成。大桥项目纳入国务院《长江过江通道规划》,特别是12月3日,省交通运输厅、省交投在石首召开了石首长江大桥初测初勘外业验收会,标志着大桥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江南高速连接线工程(石首大道)22.5米双向六车道已基本完工。

——省道改造升级稳步推进。去年完成省道S436高陵岗至过脉岭段、省道S430南口至柳湖坝和省道S329杨波坦至小河口公路路面建设任务;省道S480团山寺至高基庙公路工程正在施工中,力争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启动省道S220改线横沟市至赵家湾的征地、拆迁、路基土方及涵洞等配套工作。

——县乡公路网建设日趋完善。先后完成东官线石首市东洋街至官路圻、团洋线石首市高基庙至八块碑、神郑线石首市小河口镇神皇洲至郑家台、乡道南口至新垸子、乡道月亮湖至马船公路,全市公路里程达2400公里,公路密度达1.68公里/平方公里,全市通村公路水泥通达率达100%。

突出“一城两翼”建设 打造工业兴市大平台

石首的目标定位是:衔接长江经济带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金平工业园、沿江产业园为两翼,拓展发展平台,加快城市建设。各乡镇办区原则上不再铺新的工业摊子,招商引资成果集中在两个市级工业园区落地,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实行工业税收与经济数据分享分成,把全市抓工业与集中办工厂的关系处理好。以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推动石首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工业是石首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工业兴则石首兴,工业强则石首强。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始终是事关石首发展的第一要务,全市正上下团结一心,以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重振石首工业雄风。

提升行政效能。全面清理权力清单,全市行政权利和政务服务事项由5441项减为2431项,精简率为55.6%;行政许可事项由283项减为104项,精简率为63%;取消了全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现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做到审批“两个一律”,管理“两张清单”,严格实行“一单告知、一科审核、一人审签、一票缴费、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的“六个一”制度,以及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全程代办、一包到底、超时默认和“零收费”制度。确保资金、人才、领导力量向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倾斜,形成“工业大合唱”氛围。

夯实发展平台。突出“一城两翼”建设,重点打造31平方公里的金平工业园和49平方公里的沿江产业园,抓紧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工业用地储备工作,扎实推进园区规划环评、防洪规划和排污口确定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用产业规划引领园区集约发展,从严规划建设乡镇工业集聚区,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金平工业园、沿江产业园完成集中连片征地1.1万亩,拆迁房屋300多户,新修主干道30公里,形成了“三纵三横”道路交通网络,绿化亮化工程稳步推进,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全力招商引资。全市立足本地资源和主导产业,紧扣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形成领导带头招商、企业主体招商、部门责任招商、全员参与招商的工作格局。在抓好全员招商、驻点招商、回归招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高度重视招商选资,提高招商门槛,着力引进一批效益好、消耗低、无污染、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1至11月,石首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重点项目达8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10亿元项目5个,1-5亿元项目20个。

狠抓项目落地。坚持“一个项目、一名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方案、一包到底”的领导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周通报、单月督办、双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园区实行挂图作战,乡镇实行比点观摩,市直单位实行实绩展示。目前,全市重点调度项目70个,4个省级重点调度项目中已有3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83亿元;21个荆州市重点调度项目中已有20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5亿元。

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简化工业项目审批程序,落实工业项目全程代办制度,提高行政效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输工业原辅材料、产品的车辆,交警、路政等部门不得随意检查、罚款、查封和扣押;除安监、环保检查外,严格控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检查;石首市纪委、市监察局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中梗阻”、“微梗阻”等问题实行“零容忍”,持续加大问责查处力度。

目前,石首正着力打造五个百亿主导产业:以楚源集团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及医药产业,以钱潮精密件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湖北吉象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华泓金属为代表的冶金建材产业,以天楚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湖北省名牌产品7个,湖北著名商标7个,享有“中国建筑防水之乡”美誉。

围绕“一山两湖”核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

定位决定品位,定位基于本位,定位要有定力。石首的定位就是衔接长江经济带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随着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出台,以及对国家战略认知决心,石首已进入“带区时代”。石首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这一战略背景,树立强烈的带区意识,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品相,保障城市品质。

抓好老城改造。加强捆绑开发改造,规划实施滨江公园、解放大道升级改造等建设工程,让老城区充分显山露水、恢复生态。总还建面积为80万平方米三个城中村(南岳山、太平坊、车落岗)改造工程即将开工。重点城建项目有序推进,新一中开工建设,笔架山路延伸、解放大道延伸、锦绣大道新建等工程全面启动,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已与投资商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加快新城建设。按照“东进南拓”的战略部署和“山德、水韵、人和”的新城理念,以“一山两湖”片区为核心,陈家湖公园已开工建设,山底湖公园、城市综合体、物流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倾力打造“城市新客厅”。

创新城市管理。秉承“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管理理念,建立“城管统筹、领导挂帅、单位包街、专班主抓、部门共管、市民参与”的大城管的常态化管理体系,迈开了探索城市管理由“部门碎片化”向“无缝隙协作”的新步伐。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集中整治“脏乱差破旧残”现象。全市共拆除违章摊棚2568个,取缔出店经营1100家,收缴占道广告牌273块。如今的石首街道,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道路洁净、市井有序、人车通衢的画卷。

统筹城乡规划。按照“规划先行、布局合理、权力下放、严格管控”的工作要求,将中心城区以外的村镇范围个人建房审批和管理权下放到乡镇,授予乡镇政府部分执法权。加快实施“一江两岸”发展战略,将新厂镇建设成江北经济文化中心。加快7个中心村庄示范点建设,重点解决农村分散建房的问题。

突出生态特色。按照“越保护越发展”的理念,高点规划、统筹推进生态景区建设,促进保护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放大石首特有的生态环境效应。依托三个长江故道,规划建设长江故道博物馆,把地理特征打造成文化名片。依托桃花山生态园,挖掘生态内涵,向生态农业延伸,做精桃花山风景名胜区。依托5000多年历史的走马岭古城遗址,规划建设走马岭遗址博物馆。

提振经济实力。今年1至10月,石首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582万元,增长36.2%,其中:税收收入65217万元,增长44.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384万元,增长2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129.81亿元,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17亿元,增长13.3%;外贸出口15539万美元(企业上报数),增长23.8%;金融存款余额181.88亿元,比年初增加2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贷款余额55.31亿元,比年初增加7.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

改善城乡面貌。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一城两翼”初具雏形,“山德水韵”得到彰显,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2.5平方公里,小城镇建成面积达48.3平方公里,村级公路硬化率100%,安全饮水率78%,森林覆盖率23.4%。

翻开石首的奋斗史,总是能看到一个个筚路蓝缕、砥砺前进的身影,听到一段段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故事,石首人怀揣梦想,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书写着动人的传奇,折射出闪亮而璀璨的光芒。全市干群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经济社会发生明显蜕变。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