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交通将发生质变 环库景观路串联40多个A级景区
摘要: 南水北调,带来的不只是舍弃,更有提升。这项世纪工程在区域间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同时,也为我市加快库区交通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马俊杰 图/记者 张建波
南水北调,带来的不只是舍弃,更有提升。这项世纪工程在区域间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同时,也为我市加快库区交通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统计资料显示,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十堰境内被淹没827公里公路,是北京五环(98.58公里)总长的8.4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条跨越库区17个主要乡镇、长达429公里的环丹江口库区公路,也在汉江两岸提质提速。即将诞生的这条生态环保旅游之路,将使我市的交通面貌发生一次质的变化。
库区美景一线串珠
虽然已是隆冬时节,但在冬日和煦的阳光照射下,刚刚通车不久的郧县长(岭)沙(洲)一级公路美景如画,两侧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水域美景和葱茏的绿树青山,让周末骑车行进在这里的自行车爱好者许先生倍感惬意。
“新路建成以后,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参加骑友的活动,水涨起来后,这里的景色比想象中还要美。”许先生说,新开通的这条公路最大的特色除了水景,还专门设置了一条自行车道,给爱好户外运动和喜欢亲近水景的市民带来福利。
事实上,这条全长8.24公里、投资3.6亿元的环库生态景观旅游公路,只是规划建设中的环丹江口库区公路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库区十堰,一张全新的路网,正随着中线工程呼之欲出,一条跨越丹江口、郧县、郧西、武当山特区17个主要乡镇、长达429公里的环丹江口库区公路,已初具规模。
长期以来,丹江口水库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受交通条件制约,环库旅游景区之间陆地距离较远,单个景区相对都较孤立,发展难以形成合力。环库旅游公路的建设,正在结束这一尴尬局面。
这条一线串珠的生态旅游公路,包括一级公路76.4公里,二级公路352.7公里;需新改(扩)建302公里,进行路面改善129公里。组成环丹江口库区的16段公路,依次是丹江口市东环一级路、丹江口市东环一级路至凉水河段、凉习路(丹江口市凉水河至习家店)、丹郧路(丹江口市至郧县)习家店至茨家岭段、209国道茨家岭至郧县城关段、郧漫路(郧县至漫川关)两郧段(郧县至郧西)、郧西县郧羊路(郧西至羊尾)、郧县将军河至五峰段、郧县柳五路(柳陂至五峰)、郧县柳陂至长岭段、郧十高速长岭连接线、郧县长岭互通至丹江口市油坊坪、丹江口六均路(六里坪至均县镇)油坊坪至六里坪段、316国道六里坪至枫相树垭段、枫土路(枫相树垭至丹江口市土台乡,今龙山镇)、土台(今龙山镇)至三官殿段。
在环库公路的引领下,牛河森林公园、千岛画廊风景区、太极峡景区、龙山宝塔景区、均州古镇旅游区等40多个A级景区被串连起来,占全市80%以上的旅游资源被有机整合。这条环绕丹江口库区的公路,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条件的改善,更是将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环保特色路。
生态文化是最大特色
一条路牵动一座城,一条路改变一座城,一条路扮靓一座城。如今,我市的道路交通环境正伴随南水北调发生着巨大变化。
作为我市有史以来单个项目涉及范围最广、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公路项目。环库公路在设计之初,就提炼了道路沿线所在区域的历史人文,并将其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中,秉承“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建设理念,将“最小程度的破坏和最大程度的恢复”作为环库公路施工的第一选择,使之成为一条生态、环保、景观旅游公路。
在技术运用上,多用曲线与曲线的顺势连接,不追求长直线,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环保意识上,尽量达到“零弃方”的建设目标,将弃方纳入路基防护、路面基层等项目上来;在景观设计上,项目沿线的人文、景观、历史、特产等元素被有机结合形成“珠链”,使之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地域标识。
其中,在设计丹江口凉习路时,设计者充分挖掘源头水文化和古均州文化,展现地域文化特色。道路连接风光旖旎的“小太平洋”,沿线库岸约150公里,7万余亩优质柑橘园穿插其中。以南水北调源头渠首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莲花寺桥,建有“水滴”主题雕塑、凉亭、石墩、游园、停车场;在均州八大景主题的丁家沟大桥、范家院大桥,以槐荫古渡、三棵树等景观为要素的观景台、雕塑、游园、步道、假山等逐一展现;强调“南橘北杏、东种西粮”地域特征的后河大桥,则呈现出山地梯田景观,让人感受柑橘之乡的独特地貌。
全长49公里的柳五路,有多处著名的代表性历史人文遗址。设置在柳陂互通处的“恐龙之乡”,以恐龙蛋造型为服务区建筑,配以恐龙蛋化石群及恐龙骨架并以柳陂服务区为展示窗口,向世人显现柳陂镇作为世界恐龙文化遗址的重要地位;在辽瓦大桥上,设置有桥头堡、大桥护栏、亲水平台等,通过浮雕展示辽瓦店子遗址;在韩家洲码头,楚汉之争的文化元素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象棋、军事城堡、韩信、刘邦、项羽等,组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在郧县小石沟服务区,展示有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的远古文化长廊,让我市古老的文明史得以充分展示;在五峰服务区,以古麇国都城遗址为核心的古糜国战马、麋鹿雕塑等景观,形成又一个亮点。
人文景观比比皆是,自然生态景观也不可或缺。在建设者的“笔”下,环库公路沿线的花草树木被赋予了灵性,一般路段以绿化为主,重点地段结合原生态景观单独设计,优先考虑移植或栽培本土植物,最大程度消除人工种植痕迹,实现“一个景点,一个主题”。同时,服务区、停车带、观景台、游步道等元素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在临江临湖、视野开阔地带设置临时停车带和观景台。以凉习段为例,全线景观、绿化及配套服务设施共设置大型服务区1个、景观节点4个、小型停车休息区3个、填土区绿化节点14个。
开设自行车道成健身福利
景观旅游是环库公路的又一大特色。环库公路60%左右的路段临水,自然环境优美,再加上沿线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在推进路网融合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道路等级,建设高规格的自行车道,这不仅能满足市民慢游、健身的需求,对于提高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建成特色旅游之路也至关重要。可以说,建设环库自行车道是发展绿色交通、满足市民低碳健康出行的需要,也是开辟特色旅游的需要。
环库公路规划建设长达200多公里的自行车道,在我市公路建设历史上属于首创。在丹江口市凉习路、郧县柳五路等示范路段建设中,设计者兼顾自行车慢行系统,结合公交站点,在主要节点设置停车场和自行车租赁站,到库区游玩的市民可将车辆就地停放,然后就近租赁自行车环库游玩,避免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眼下,许多城市都在寻找一条自身宣传与体育发展的双赢之路,环青海湖自行车赛成为正面示范。公路自行车赛以其流行、流动、流畅的特性和开放、露天的赛场,成为展现城市风采、打造城市名片的上佳平台。国家体育总局曾表示,环丹江口库区公路建成后,完全可以举办类似环青海湖之类的高级别自行车赛事。
作为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4条特色路之一,环库公路正加速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建成。
截至目前,环库公路已累计完成一级公路路基38.6公里、路面25公里、投资10.81亿元;二级公路路基136公里、路面14公里、投资8.6亿元;路面改善109公里。一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库区生态环保公路已见雏形。
南水北调演绎的一条条路的故事,让我市公路格局更趋完善,市民出行更为快捷,调水源头的交通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