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武汉市一扫双筛试点完成 中老年结核潜伏感染占比高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昨天,武汉市“一扫双筛”试点工作分析报告出炉,千人样本分析数据显示,中老年群体中结核病潜伏感染占比高于普通人群约10个百分点,肺结节正成为肺上“头等大事”,尤其是老年人群,肺结节总体检出率高达37.5%。

昨天,武汉市“一扫双筛”试点工作分析报告出炉,千人样本分析数据显示,中老年群体中结核病潜伏感染占比高于普通人群约10个百分点,肺结节正成为肺上“头等大事”,尤其是老年人群,肺结节总体检出率高达37.5%。另外,一扫双筛工作还有力推动了肺癌防治关口的前移,多名肺癌患者被发现,并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及时手术,实现临床治愈。

千人样本发现肺上“头等大事”

8月28日至9月3日,武汉市“一扫双筛”工作以硚口区易家街道三个社区为试点和起点展开,执行此次活动的武汉市肺科医院将移动体检CT车开进社区,为居民免费进行肺癌、慢阻肺、肺结核,三大呼吸疾病筛查。该公益行动旨在将疾病防治“”关口前移,第一时间从人群中筛查出慢阻肺、肺癌、肺结核等三大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受到社区群众欢迎。

据悉,该活动在一周时间内共计筛查1003人,参与筛查的市民,平均年龄为62.3岁,60岁以上老年人占72.3%。

上述人群中,完成结核潜伏感染筛查的市民发现阳性结果占29.3%(携带结核菌不一定发病)。据此可以看出,以老年人群为主的被筛查群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全人群阳性发现率近10个百分点。

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李月华表示,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需高度关注结核病预防,长期随访。

筛查结果还显示,上述以中老年为主的样本中,肺结节一般阳性者(肺结节RADS分类为2级的)为274人,中度阳性者(即肺结节RADS分类为3级的)为82人。重度阳性者(肺结节RADS分类为4级的)为20人。肺结节总体检出率37.5%。

另外,上述1003名筛查对象中,有397人在医生初筛时因发现疑似肺功能障碍而被纳入慢阻肺筛查名单,最终筛查发现肺功能异常者163例,占比40.5%。

两人因筛查而摆脱肺癌魔掌

此次筛查的样本中,有5人被发现疑似肺癌病灶,其中,3人到武汉市肺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后,金姓师傅和谢姓师傅两人被明确诊断为早期肺癌,王姓师傅被诊断为局部晚期肺癌。

谢师傅和金师傅二人是幸运的。两人分别为72岁和70岁,烟龄为20年和40年。筛查前,肺部均没有明显不适。由于此前没有体检习惯,所以均是首次发现肺上磨玻璃结节。好在,二人肺癌病灶均处于浸润期,尚属最佳手术干预期。

上周,二人在武汉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了肺癌切除手术。为他们进行手术的医生申磊、高超表示,两人术后均可实现临床治愈,无需再接受放疗或者化疗。

金师傅和谢师傅均感激地表示:发现肺癌后特别震惊,但又很幸运地摆脱了肺癌的魔掌。这得益于武汉市肺科医院推动的“一扫双筛”活动。

不过,由于没有体检习惯,王姓师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筛查中,他被发现肺癌时,癌症病灶已经局部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他说,如果早点碰上“一扫双筛”这样的公益筛查活动,或许病情大不一样。希望这样的惠民活动,更多地开展,同时他也提醒更多市民,养成定期进行肺部体检的好习惯。

一扫双筛公益筛查还将适时扩面

据了解,肺癌、慢阻肺、肺结核是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为建立全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防控效果,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呼吸健康,提高肺癌、慢阻肺和肺结核早筛早诊早治能力,有效降低疾病治疗负担,作为全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呼吸疾病专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受武汉市卫健委委托,参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全国胸部疾病诊疗龙头医院联合发起的此次活动。目前,该活动已经在北京、山东、内蒙古、海南等地陆续展开。

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李月华表示:“在这次全国性的筛查活动中,我们的筛查内容是最丰富的,即在全国统一筛查肺结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结核病潜伏感染和慢阻肺的筛查。此举是顺应国家政策变化,为更好落实2035终结结核以及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做出的尝试和探索。”

据悉,此次试点在硚口区易家街道成功开展后,武汉市肺科医院将对相关筛查模式、试点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为下一步扩大筛查提供有益指导。

接下来,武汉市肺科医院将根据市卫健委的相关要求,适时推进下一步的筛查试点工作,让更多肺癌、肺结核、慢阻肺患者在早期就被及时发现,让更多群众受益。( 通讯员:王坚杰 王敏 张全录)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