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花香溢襄阳 好戏荟萃惠百姓——2022年度“好戏大家看” 活动综述(上)

新浪湖北
关注通讯员 宋武勇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实习生 李晓楠
近日,由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2年度“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优秀剧(节)目展演第五场演出落下帷幕。襄阳花鼓戏《情醉清凉河》、湖北越调《滚灯谣》、湖北越调折子戏专场、襄阳花鼓戏《远山忠魂》等剧(节)目依次上演,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的丰硕成果,把优秀传统文化送到百姓身边。
“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为我市文化惠民品牌,2022年度展演采用“剧院演出+线上直播”的观演形式,让戏迷朋友们“足不出户”就能在“云端”观赏精彩大戏,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老曲新戏交相辉映
襄阳素有“戏窝子”之称,曾有“一清、二黄、三越调,花鼓戏玩得也热闹”的美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袁晓宁介绍,近年来,立足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市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地方戏曲等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湖北越调与襄阳花鼓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相继成立了相关保护传承中心,排演出一批精品剧目。
2022年度“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优秀剧(节)目展演前五场演出中,襄阳地方院团演出四场,其中湖北越调两场、襄阳花鼓戏两场。
湖北越调折子戏专场演出中,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青年演员们为观众带来六出精彩折子戏,台上演员有文有武、有喜有悲,唱尽悲欢离合,台下观众叫好声不断,被唱念做打的功夫、传统戏曲的魅力深深吸引。《滚灯谣》是由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湖北越调大型红色现代戏,以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以谷城群众传唱的滚灯歌谣为情感载体、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越调为音乐形式,唱响红色故事,展现家国情怀。《情醉清凉河》是由南漳县文工团(南漳县花鼓戏传承中心)带来的一出彰显地方特色、引领文明乡风、具有喜剧色彩的现代大戏。《远山忠魂》由襄阳市艺术剧院创作演出,在演员的真情演绎下,主人公不忘初心、坚守承诺的高大形象跃然台上,剧院里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不少观众动情落泪。
此外,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是从外地引进的优秀剧目,由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精心编排。该剧以“虾稻共作”第一村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的发展变革为原型,展现了人民群众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襄阳戏曲中,新创剧目与传统剧目、传统戏与现代戏、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交相辉映,展现了近年来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的丰硕成果。
地方戏曲演绎襄阳故事
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之风怎么破?2月25日晚,《情醉清凉河》在襄阳剧院上演。“这个官不像官,这个官又是官,我到底该不该管?”“该管!该管!”演出现场,主人公赵菊花在台上唱着,观众在台下大声回应。
“这部戏讲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人情攀比之风不仅仅在农村盛行,城市也存在。”观众林先生说。
《情醉清凉河》故事原型是南漳县李庙镇赵店村的村民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通过巡回展演,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南漳县李庙镇李庙社区党委书记王春虎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培育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滚灯谣》大量融入地方文化与风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越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灯舞以及谷城方音、民歌等。“谷城这片红色热土上传颂着许多革命故事。为了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以谷城红色故事为题材,创作了《滚灯谣》。”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负责人王红说。
6月16日晚,随着解放纪念碑前的“浮雕人物”在主人公熊自勋的呼唤下,一个个苏醒过来,《远山忠魂》演出正式拉开序幕。《远山忠魂》以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熊子勋的事迹为原型,根据新中国成立前后发生在鄂西北山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三场现代大戏,讲述襄阳人、襄阳事,“襄理襄情”娓娓道来,让文明乡风浸润心田、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百姓共享文艺成果
“所有参演剧目都是通过院团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是襄阳戏曲艺术最新创作成果。同时,我市也注重引进外地优秀剧目。”袁晓宁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地方戏曲的保护、创作、传承力度,制定政策,培养地方戏曲人才,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提高购买标准,让戏曲人能专心唱戏。全市各级剧团主动作为,一方面,精益求精打磨经典剧目,让稀有剧种成为真正的精品;另一方面,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融入新元素,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让戏曲更贴近百姓生活。
2019年以来,襄阳多部原创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名单。2019年度至2022年度,我市先后有5部地方戏精品剧目受到国家级重点扶持,其中4部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名单,1部剧目入选文旅部重点扶持作品名单。
《远山忠魂》获第四届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剧目奖,是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情醉清凉河》获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滚灯谣》被列入省市联合打造重点剧目,省内多位知名戏剧专家加盟创作团队,并积极整合湖北越调现有演艺资源,共同打磨,使其更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优秀剧(节)目展演为文化惠民演出,让市民在家门口乐享“戏曲大餐”。同时,为进一步扩大演出受众面,演出采用“剧院演出+线上直播”的观演形式,弥补部分观众不能到现场观看的遗憾,让戏迷朋友们“足不出户”就能在“云端”观赏精彩大戏,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展演获得广泛好评,引发热烈反响,很多戏迷都是演一场追一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虽然年轻,却个个功夫了得。”戏曲爱好者雷建朋说。“我们应像剧中的武小妹一样,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全力以赴。”夏彩荷说,她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疫情暴发后,她主动请缨,勇敢逆行。“演员们的扮相有范儿,文戏、武打都很精彩。”市民程林带着上中学的女儿一起观看了演出。“在演出现场,听到、看到观众席里由衷的掌声和笑颜、伤恸的低泣和泪痕,真切感受到《远山忠魂》带来的惊喜。”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文化馆馆长周维华、《中国戏剧年鉴》主编李小青评价道。
多唱,多打磨,出精品;常演,常创新,广泛流传。2022年度“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优秀剧(节)目展演还有五场演出将陆续与市民们见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文化人,浸润人心。
附:五场戏简介(按照演出先后顺序)
1.襄阳花鼓戏《情醉清凉河》

全媒体记者杨东 摄 演出单位:南漳县文工团(南漳县花鼓戏传承中心)
该剧根据南漳县李庙镇赵店村发生的真实故事创编而成,是一部讴歌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共产党员,彰显地方特色、引领文明乡风、具有喜剧色彩的大型现代花鼓戏。该剧讲述了正直、爱管闲事的党员赵菊花出任清凉河村乡风文明理事会理事长后,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阻止村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用智慧化解矛盾,用真情感化村民的故事。2021年,该剧入选第四届湖北艺术节展演剧目,2022年荣获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
2.湖北越调《滚灯谣》

全媒体记者杨东 摄 演出单位: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
该剧主要讲述了1948年11月,为支援淮海战役,设在谷城县的汉南被服所加紧为参战部队赶制过冬棉衣、棉被,在紧要关头,被服所征购的土布被土匪劫走的事件。围绕土布,代表不同立场的武家姐妹展开了明争暗斗,姐妹情深、爱恨情仇,在声声滚灯谣中展开。2021年,该剧入选第四届湖北艺术节展演剧目,2022年被列入省市联合打造重点剧目。经过打磨后,该剧更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3.襄阳花鼓戏《远山忠魂》

全媒体记者杨东 摄 演出单位:襄阳市艺术剧院
该剧以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熊子勋的事迹为原型,根据新中国成立前后发生在鄂西北山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该剧讲述了主人公熊自勋为兑现“找到58名牺牲战友”的诺言,一生坚持寻找战友遗骨,历经坎坷,最终全部找到并为他们筑坟立碑的故事。该剧获第四届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剧目奖,是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
4.湖北越调折子戏专场

全媒体记者杨东 摄 演出单位: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6月9日晚共上演六出湖北越调折子戏,分别是《打金砖》《活捉三郎》《杀狗惊妻》《徐策跑城》《打神告庙》《伐子都》。折子戏是针对本戏而言,是本戏里的一折或一出,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段,非常考验演员们的功底,展现的是他们勤学苦练的成果。
5.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

全媒体记者李旭晖 摄 演出单位: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
该剧以“虾稻共作”第一村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的发展变革为原型,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穷窝子河西村凭借小龙虾变成美丽富饶新农村的故事,以及村里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民群众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人民日报》评价该剧为“一部大胆创新的现代戏”。该剧获得湖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田汉戏剧奖剧目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