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科普+产业研学——让孩子“巧夺”创造力

新浪湖北
关注写不出好的作文,画不出美的作品,谱写不出优美的乐章……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与自然的链接。现代城市生活给孩子带来了舒适、便利、新颖与刺激,孩子依赖手机、网络、电视等,远离土地和自然,情感脆弱、自控能力缺乏、抵抗能力差,今天我们探访如何通过特色农业产业融合自然教育,提升孩子创造力、理解能力的地方。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为结合产业发展打造农耕科普基地,武汉绿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抓发展,深挖产业潜力,用莲藕特色产业赋能基地蔬果销售,科学规划谋布局,大力发展莲藕特色产业,兴建农耕科普研学基地;同时,在蔡甸九真山承建科普农业展览馆,展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用农业展览馆联动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与318三产融合示范带景点的模式,促进农旅、研学融合,从2021年10月至今,与旅游部门、九真山景点联动组织开展农耕科普服务活动达96次,接待师生达到21950多人次。


目前,绿乐科普农耕研学基地可开展企业团建、小学幼儿园学生研学、亲子家庭活动,可同时接待500人。农耕科普课程紧扣“教育回归、本真教育”,为“双减”下的中小学生提供扩展视野、亲近自然、参与体验的农耕特色研学基地。围绕24节气展开,设有探秘蜜蜂王国、水稻课、香草园寻香、非遗糖画、扎染、农耕种植、探索黑夜精灵课程,通过劳作、唱歌、玩耍、童谣、绘画、运动、体验自然以及食物制作等方式,陪伴孩子走进真实的田野村庄,与花、草、菜、虫、农夫为伴,打开孩子感官,开掘智慧源泉,沉淀生命底色,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世界。
为组织开展好农耕科普课堂,基地建立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组建专业农耕科普老师专班;除了开展科普课堂,还向社区居民、村民以及企业职工开展科普实践,形成有效的科普工作体系,用农耕科普教育活动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拉近与游客,学生的科普距离,做到科普共享。农耕科普研学活动开展一年以来,大力带动基地蔬果销售,蔬果年销售额增加了500多万元,带动村民80多人就业。以点带面,有效增强318三产融合示范带上农耕景点的联动,真正探索出一条通过特色产业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通讯员 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