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中建三局基础公司圆满完成防汛抢险任务

新浪湖北
关注8月9日0时,武汉市洪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由Ⅲ级调整为Ⅳ级,基础公司代表中建三局二公司驻守武金堤的防汛抢险突击队接到撤退通知,标志基础公司武金堤防汛抢险突击队圆满完成35天驻守任务,顺利凯旋!

最后一批撤离队员合影
快速反应,闻“汛”出征
7月6日,经过多轮强降雨的“狂轰乱炸”,武汉长江水位迅速突破警戒水位27.30米。汛情就是命令,危机关头,中建三局二公司基础公司闻“汛”而动,于7月6日组建防汛抢险突击队,奔赴武金堤,负责堤坝的巡防查险工作,为武汉筑起一道抵御汛情的“铜墙铁壁”。

“为做好今年的防汛筹备工作,公司将组建一支防汛抢险突击队,请有意愿报名参加的同志与我联系。” 6月下旬,基础公司响应公司号召,提前启动防汛工作部署,一条防汛抢险突击队的“征集令”已在微信群内传开。
“我扛得起沙袋,我报名!”“我有抗洪经验,我报名!”短短6小时,近40人报名参战,均表示做好了随时奔赴“战场”的准备。
抵达驻守点,堤坝周围一片荒芜,是一座废弃的校园,要长期驻扎在这里就需要从零开始,先为防汛突击队打造“据点”,让队员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迅速成立物资组、协调组、后勤组等小组,队员们根据各自分工,齐头并进。”
“住这里,不可能吧?”第一次上堤的队员起初有点难以置信。“有什么不可能?火神山雷神山我们都建起来了,这点困难怕什么?”
汗水夹杂着雨水,浸透了每一个人的衣裳,模糊了每一个人的脸颊。经过6个小时奋战,废弃学校被完全清理干净。教室里整整齐齐地摆满了行军床及前期已筹备好的生活物资和应急物资。分公司连夜调运集装箱作为驻点,堤坝上的哨棚也搭建完毕,防汛抢险突击队内外部形象迅速建立,防汛工作急速推进。关山街防汛分指挥部常务指挥长杨元兵称赞基础公司抢险突击队为一支快速反应,能打胜仗的铁军。

从7月6日晚上起,基础公司防汛抢险突击队队员开启24小时巡堤模式,确保大堤安全。队员们分10人一个组,每八小时换班。
7月14日,一直由4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在武汉防汛第一线——武金堤成立,4名党员均是来自基础公司防汛抢险突击队的队员。他们自7月6日起便驻守在这里,带领40余名队员负责武金堤的巡堤查险工作。在临时党支部的感召和引领下,已坚守武金堤近20天的临时党支部成员已增加至8人,他们佩戴着熠熠生辉的党徽,高举党员先锋队的旗帜,成为武金堤上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胸前的党徽就是责任,我们必须对得起这个称号。”武金堤告急,需要人员紧急上堤的时候,90后党员向皓的孩子刚刚出生三天,正在家中休陪产假的他毅然决定上堤,他说:“我曾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党员,若有战,召必回!”。
7月11日晚上,暴雨倾盆,狂风不止,突击队在武金堤上驻守点的帐篷险些被吹翻,8名突击队员,每个队员死死按住帐篷的四支“脚”,再用铁锹在地上打上桩,用铁丝捆绑牢固,最终保住了驻守点。“老党员要有老党员的担当,为了保住武汉,吃点苦不算什么!”
同样被党支部所感召的还有曾经参加过98年抗洪,又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鏖战83天,再上武金堤的夏德勤。在堤上,他庄严写下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说到:“我希望能够像一名党员一样,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7月19日,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防汛抢险分指挥部将“共产党员先锋哨”授予这支临时党支部带领下的防汛抢险突击队,称赞他们为快速反应、敢于担当、能打胜仗的防汛抢险先锋队。
上下联动,守卫大堤
公司、分公司先后制定防汛抢险应急方案,并成立防汛应急小组,统筹协调防汛抢险工作。
局、公司、分公司高度重视武金堤防汛抢险工作。7月16日,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胡金国一行到基础公司武金堤防汛守堤值守点慰问防汛抢险突击队队员,并送上慰问品及慰问金3万元。公司副总经理、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邹战前等陪同慰问。

7月10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涛生,纪委书记傅学军,副总经理屠孝军一行到基础公司武金堤段防汛抢险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基础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肖礼鹏等陪同。
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肖礼鹏,党委副书记、执行总经理马春桃,纪委书记丁洁等多次上堤检查指导并慰问突击队员,确保防汛守堤万无一失。
分公司机关、各项目先后抽调70余人次前往武金堤驻守,襄阳、荆州、黄石、荆门、十堰等地职工纷纷报名返汉,上堤查险,守堤人员先后从20余人增加至43人,局、公司、分公司工会多次上堤慰问队员,鼓励大家为武金堤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日夜坚守,无惧无畏
35天里,基础公司放行抢险突击队日夜坚守,24小时不停息巡堤查险。初到堤上时,驻守处杂草丛生,队员们除草、搭帐篷、通电路,在原是蛇虫栖息的乐园中,建起驻守点。
这所不大的中学驻守了5家防汛单位。防汛任务艰巨,几家单位都做好持久战准备,有的在场院中开伙做饭,有的则从附近订餐。伙食算不上丰盛,但荤素搭配,开饭时一群队员凑在一起有说有笑,十几分钟风卷残云,很快又回到堤上去。
夏季洗澡是刚需,没有洗澡间,晚上就接冷水在院子里洗。要解决小便,就在堤坝旁一间一平米大、不到两米高的旱厕。蹲大号有些麻烦,在学校废弃的公厕里,如果不想成为蚊子大军的晚餐,必须得点上一根烟熏着。
虽然驻守点周围都喷上了杀虫药,但密集的蚊虫依然猖獗。值夜班时,白色桌面上一会儿就落下一片,除了蚊子,还夹杂着金龟子与瓢虫。此时,电蚊拍只要在灯前一晃,“啪啪啪”连续的声响就像放了一小串鞭炮。
巡堤中还会碰上蜈蚣与蛇。10天下来,队员们已经两次遇到蛇,其中一次,一条有着鲜艳环形斑纹的蛇自草丛窜出,吓了队员们一跳。在探杆的驱赶下,这位不速之客才悻悻离去。
除了这蚊虫蛇蚁,队员们还要面对狂风暴雨和高温酷暑。晴天,火爆的太阳悬在头顶,气温一下子飙到了33度以上,高温开始“炙烤”武汉。这里高温挟裹着长江的水汽,形成巨大的热浪在空气中翻腾。宛如长龙的武金堤上,几乎没有树木的遮挡,白花花的阳光映照着江水,反射出刺眼的鳞光,强烈的光线刺得眼睛生疼。

在武金堤驻守了35天之久的夏德勤和王晓勇表示,中午巡堤最为痛苦,高温炙烤让人头昏脑涨,为了确保不间断巡堤,他们5人一组进行不间断交替巡查,即一组返回,另外一组随即出发,24小时如此。“300米的堤段时常要走半小时之久。”无论是暴雨,还是骄阳,队员们都必须在大堤的迎水面和背水面反复巡查,查看是否有塌孔、冒泡、旋涡等情况,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

35天里,基础公司防汛抢险突击队驻守武金堤的故事感动着无数人,40多家媒体先后上堤采访,聚焦他们防汛抢险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长江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网等中央核心媒体报道200余次,获得无数网友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