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民族中学——在砥砺中前行 在奋斗中图强

新浪湖北
关注
东兰县境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桂西北部山区。这里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东兰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有名的将军之乡,这里的许许多多的先辈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东兰县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福地,这里有邓小平、韦拔群留下的革命的足迹。2010年春节,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莅临东兰视察并赠言“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这是总理对东兰的高度概括和评价。
东兰县人口30多万,2415平方公里,有壮、汉、瑶、毛南、侗、苗、布依、仫佬等8个世居民族。东兰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1%,其中壮族占86.1%。东兰县2019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9亿元。生成总值和发达地区相比,东兰县的确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虽然东兰县还是属于比较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的地方,但东兰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的精神依然是我们东兰前进的动力。
东兰县民族中学原址位于五老峰下东兰中学的对面,北临九曲河。创建于1988年,前身是东兰县壮文学校。8.5亩地,几间瓦房教室,几间瓦房宿舍,一个简易篮球场,泥巴地,几棵小树,就是东兰县民族中学了。从两个教学班起步,从石棉瓦房起步,从烂泥巴球场起步。东兰县民族中学的艰苦,让很多从这里毕业的学子唏嘘不已,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身处贫困山区中的学子们低下头,反而更坚定了师生们的斗志,弥苦弥坚,在这里一样送出了覃英宏博导等高精尖人才,如今他们已经是各行各业里的中流砥柱。东兰民族中学从积贫积弱中起步,一个夹缝中的无名小卒,敢于和兄弟学校竞争,在众多竞争中扬名立万,靠的不是先进的教学设备,豪华高大的教学楼,而是师生们坚定不移的信心,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舍我其谁的精神。
2000年东兰县民族中学已经扩大到了每届6个班。东兰县人民政府看到东兰民族中学的进步,看到了东兰民族中学的前途,也为了东兰县教育的未来,投资1200多万在新城区为民族中学筑建80多亩的新校区。2003年8月搬迁入住投入使用。

新校区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先进,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相对独立。现有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实验综合楼,四栋学生宿舍楼,三栋教师宿舍楼。还有一栋教学楼在建,预计明年8月投入使用,届时教学班级每个年级将有12个班。引入年轻的本科毕业生,为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注入澎湃的活力,为民中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实现新老交替,最终实现新的突破。
如今,东兰县民族中学在现任校长的带领下,教学环境日趋完美,教学设备日趋完善,教学成绩也逐年提高,近几年中考都超额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给我校的指标,真正的实现了低进高出目标。自治区级示范高中入学率达到了52%。2018年9月,东兰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我校“2017-2018年度教育教学先进集体”;2018年9月我校通过“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校”验收;2019年6月,东兰县委员会授予我校“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们按照我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振兴民族教育”,真心真意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考取高分是我们的希望,考不好我们也会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做好个人规划,为她们找到相应的学校就读。我们考虑的不是现在的得失,而是他人生的未来发展。我们竭尽所能,奔走呼告,为的就是学生的将来。

我们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有了进步,但是我们也看到自身发展的瓶颈。虽然是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信息还是相对闭塞;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相对落后;教育教学资源的渠道相对单一、单调。激励措施比较单薄,激发不了师生的斗志。虽然有高楼大厦,但是我们还是缺少大师级的人才。东兰高中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们竭诚希望我们的历年往届的校友们,各位乡贤达人,为我们东兰县民族中学指点迷津,开拓视野,拓宽渠道,引入资金人才。众人拾柴火焰高,帮助东兰县民族中学就是帮助您自己,扶助东兰民中就是扶助东兰的民族教育,为我们更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造福。吃水不忘挖井人,会感恩的人福报多。现在的东兰人做到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东兰人做到,正义的力量是不会衰竭的,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东兰人民忘不了你,东兰民族中学更不会忘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