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江夏男子21年收集100万张电话卡 挑选3万张办博物馆

武汉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电话卡的种类繁多,卡上的图案往往能够体现时代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特征。个别种类的电话卡,曾被藏家炒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张。

原标题:江夏男子21年收集100万张电话卡

挑选3万张精品在乌龙泉街办起博物馆 11月28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

武汉晚报讯(记者陈奇雄 实习生夏谷)江夏区乌龙泉街有个电话卡博物馆,免费向村民展出3万多张电话卡,博物馆创始人之一的易治春说,博物馆里展出的只是他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他告诉记者,21年间,他收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电话卡100多万张,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堆得满满当当。

40岁的易治春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澥街新光村人,是位狂热的电话卡收藏爱好者。1997年,他从江夏区财贸学校毕业后外出打工,在很多公司干过财务,也自己经营过手机店。

易治春说,初次离家的他,经常购买电话卡给家人及亲朋打电话。当时,他看到电话卡的式样很多,图案也非常漂亮,就萌生了收藏电话卡的念头。

易治春称,自己搜罗电话卡的途径主要有3种:广泛地发动亲朋好友,让大家将用过的电话卡留存下来给他;与电话卡收藏爱好者交流,以卡换卡;到全国各地举办的电话卡藏品博览交流会上淘卡。

经过21年的努力,投入了几十万元钱,他收集了100多万张电话卡,这些电话卡来自全球各地。日积月累,卡的数量太多,他不得不将成箱的电话卡专门安置在光谷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里,堆得满满当当。有些电话卡,他费了很大精力才弄到手。

还有一次,他得知一位卡友手中有非洲国家塞拉利昂的电话卡,他找到该卡友,软磨硬泡,恳请转让一张给自己。最后,他与该卡友达成协议,用自己的100多张卡,换回了对方的1张卡。

易治春称,在他收藏的电话卡中,有不少卡属于珍稀卡。前苏联解体那一年发行的电话卡、中国内地第一套电话卡、广州开通卡、武汉开通卡等等,他都有收藏。

易治春说,江夏区乌龙泉街团结村49岁的和建设先生,是他的朋友,也是一位电话卡收藏爱好者。2016年,他与和建设多次商量后,决定合伙建立一个电话卡博物馆。和建设将自家位于江夏区乌龙泉的房子拿出来当馆舍,而他负责给博物馆提供展品。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这个电话卡博物馆已经初步建成,已有当地村民进馆“尝鲜”,该馆定于今年11月28日正式开馆迎客。

这家电话卡博物馆位于江夏区乌龙泉街团结村一个农庄内,面积约400平方米,由一栋6间的闲置平房改造而成。博物馆内陈列的,是易治春从自己所藏电话卡中精挑细选出来的3万多张精品。

和建设先生称,易治春收藏的电话卡以前很少拿出来示人,现在他将电话卡精品拿出来公开展出,这个博物馆将永久免费向市民开放,欢迎市民前来参观。

[链接]国内有150万人参与电话卡收藏

记者检索发现,世界上第一张电话卡诞生于1976年,由意大利的SIDA公司发明。中国内陆地区的第一张电话卡,于1985年在深圳市发行。

电话卡的种类繁多,卡上的图案往往能够体现时代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特征。

个别种类的电话卡,曾被藏家炒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张。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150万人参与到电话卡的收藏中。一般而言,较早发行的、发行量比较少、使用时间比较短,及具有纪念意义的电话卡,才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专家建议,收藏品市场有风险,请市民量力而行,注意防范风险。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