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第三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在宜都开幕

新浪湖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5月26日,以“线路与文化”为主题的宜都、五峰、鹤峰、石门第三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宜都市开幕,8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宜红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

5月26日,以“线路与文化”为主题的宜都、五峰、鹤峰、石门第三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宜都市开幕,8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宜红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

宜红茶是我国三大红茶之一。史料记载,1876年,鄂西地区开始生产毛红茶;1951年,中国茶叶公司宜都红茶厂成立,统领湖北、湖南2省16个县的宜红茶收购、精制和出口。在宜红茶的转运、精制和出口过程中,宜都逐渐成为宜红茶加工贸易中心。

当天上午,开幕式由宜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申遗办主任陈珊珊主持,宜都市委副书记王世斌致欢迎词。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复旦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农业农村部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等21家单位的84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并实地参观考察了宜都境内的宜红古茶道遗存点。

宜红古茶道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宜都境内的宜红古茶道,是水陆并行的红茶运输线路,其中,陆路为骡马道,保存完好的有熊渡浆踏子坡段、大小麻林段古茶道,总长度约5公里;水路以载重4吨以下的“摇摆子”船为主,沿途有众多渡口、码头等遗存点。

近年来,宜都市高度重视宜红茶品牌推广及宜红古茶道申遗工作,组织专班人员考察整理境内宜红古茶道遗存点,已整理出宜都境内的老码头、古渡口、茶叶仓库、茶庄、明清古街、碑刻、石阶路等古茶道遗存点30个,并完成《宜红古茶道宜都境内遗产点及其价值》等学术研究,为后期保护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开幕式上,湖北宜都、五峰、鹤峰和湖南石门四地共同签订《宜红古茶道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作书》,将携手推进宜红古茶道线路遗产文化内涵挖掘和保护利用。

湖北省文物局综合处处长官信说,宜都市申遗办组织开展的实地踏勘调查工作成效显著,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证明宜都历史上是宜红茶的生产集散转运中心,符合宜红茶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要求。希望专家们结合宜都的资源状况,为宜都的申遗工作问诊把脉,出谋划策。

据介绍,此次研讨会共收到相关学术论文59篇,内容涉及宜红古茶道在“万里茶道”中的定位,与茶道相关的茶产区、茶历史、茶文化、古茶道遗存等,肯定了宜都作为“宜红古茶道”中重要的集散地和对外运输转运站的历史地位及意义,也为宜红古茶道参加“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从福建崇安、湖南安化等重要茶叶产区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8省区,经蒙古国进入俄罗斯,被称为连通中俄的“世纪动脉”,之后继续延伸至中亚和欧洲,全长1.3万多公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