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绿道宛自天开 静享大城慢生活
摘要: 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12月28日,由武汉地产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湖绿道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对于城市慢生活的美好期待逐渐变成现实,人、城、湖回归交融和谐,城市蓝绿生态网络开始形成,武汉开始向世人展现独特的宜居魅力。
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12月28日,由武汉地产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湖绿道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对于城市慢生活的美好期待逐渐变成现实,人、城、湖回归交融和谐,城市蓝绿生态网络开始形成,武汉开始向世人展现独特的宜居魅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风景区管委会、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下,东湖绿道工程于2015年12月23日正式动工。建成后的绿道全程禁行机动车,鼓励绿色出行,倡导都市慢生活,沿途设有各级游客驿站,可提供导览、自行车租赁及电瓶车乘坐、简餐、医疗救护、卫生间等服务,可承接国际环湖自行车等赛事。

4段主题绿道,移步可换景
东湖绿道总长28.7公里,由湖中道、郊野道、磨山道、湖山道四段主题景观绿道连接而成,串联起东湖多处景区及风景点,春夏秋冬,步换景移,还绿于城,还湖于民。
湖中道6公里,从梨园广场至磨山北门,尽赏渔光景区、白马景区、听涛景区风光,途经湖光序曲、九女墩、长堤杉影、湖心岛、鹅咏阳春等多处景点。
郊野道全长10.7公里,从鹅咀至磨山东门,将原本藏在深闺中的落雁景区、后湖景区淋漓展现,途经东湖十景之一芦洲落雁,并新建雁聚佛脚、稚趣园、曲港听荷、田园童梦、湖山在望、塘野蛙鸣、荻芦泽畔、落霞归雁等景点。
磨山道全长约5.8公里,从磨山北门进入,围绕磨山景区展开,途经极目楚天、朱碑耸翠、惟楚有才等东湖经典景点,并新建磨山挹翠和林间探微等景点,是东湖绿道的重要枢纽。
湖山道全长约6.2公里,从风光村经封都山(枫多山)、八一游泳池到梅园,喻家山景区和听涛景区环绕道路两侧,途经枫多山、全景广场等景点。

4大门户景点,风貌各不同
东湖绿道以“怡然东湖畔、行吟山水间”为理念,通过透湖景、增节点、添色彩、融文化等策略,提升改造现有景点,适当增补游览兴趣点及景观节点,形成了山丘、湿地、岛屿、田园四种风貌特色主题曲。
湖光序曲:东湖绿道西门户,由原楚风园改造而来。为湖中道起点,湖光之韵由此唱响。
全景广场:东湖绿道南门户,毗邻东湖荷花塘、磨山南门、樱园、梅园、中科院植物园等重要景点,新建的全景广场有阳光草坪、滨水景观带等多处新景观。
磨山挹翠:东湖绿道重要枢纽,磨山道入口,此处坐拥磨山绝佳景观,更有磨山时光、星空步道等新增特色,依山势登高而上,从湖边穿入山林,自然体验行走在山水之间的变化,是一处很好的休憩放松场所。
落霞归雁:东湖绿道东门户,郊野道起点,夕阳洒满湖面,众鸟相约而归,盘旋天际,人与鸟和谐共处,天和地交相辉映。

25个驿站,处处有风情
东湖绿道规划建设游客驿站及服务点25处,提供导览、自行车租赁、电瓶车乘坐、简餐、医疗救护等服务,具备了满足“走、跑、骑、游”等多样化的绿道功能。
在25个驿站中,有5个一级驿站,8个二级驿站,12个服务点。
新建驿站依据所处区域景观特色分为三种风格类型,一是以“湖畔筑台、十里长亭”为主题,兼顾时代精神的新荆楚建筑风格;二是具有郊野情怀的民居风格;三是融入山体风貌的生态风格。建筑在功能上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游客能真正感受到休闲与享受。
游客主要通过西入口湖光序曲、南入口梅园踏雪、东入口落霞归雁三个主入口进入绿道。在主次入口附近,规划设置11处停车场。已建成8处,提供5156个停车位,远期提供8590个停车位。设置5个公交首末站,发行22条公交线路。设置湖中段、湖山段电瓶往返;郊野道、磨山道电瓶车循环线等4条游览电瓶车线路。

智慧先行,绿道也会“读心术”
东湖绿道智慧系统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软件项目引入了业界领先的阿里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阿里云存储产品;完成了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服务平台,运营支撑平台,指挥调度中心、运维服务平台等核心业务平台的研发与集成。
代表旅游人工智能最高水平的“楚楚”将通过APP为游客提供多种智能服务。实现智慧导游、智能停车、自助租车、互动查询、手机支付、多媒体互动、免费WiFi全覆盖等服务。
此外,东湖绿道沿线设计了10组公共艺术品,展示东湖景区的水文化、田园主题等内容,增加绿道游玩的乐趣,丰富不同段落的景观主题,这些充满创意和趣味的大小雕塑让东湖绿道变得更加亲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