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6子女轮流回家陪9旬老父 家庭值班表执行16年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关注
图为:昨天是梅家的回家团聚日,子女们集体回家陪父亲(左二)

图为:老五梅腊荣给父亲递报纸
昨日早上7点多,今年60岁、家住青山钢都花园126街坊的梅腊荣出了门。到菜场买了菜,她直接上了公交车,往住在红钢城五街坊的父亲家里赶。一进门,58岁的小妹梅慧荣就笑着招呼:“三姐,菜买来了?爸爸刚吃了早饭。快坐,大哥和二姐马上来。”客厅里,93岁的父亲梅少卿也在朝她招手:“天气燥,来,吃点西瓜凉快一下。”
昨天是梅家的回家团聚日,没有重要事情,六个子女都要来陪父亲,做父亲爱吃的粉蒸肉,陪他打麻将。而在一周的其他六天,都会有一个子女过来,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每一天轮到谁,都有固定顺序。这张家庭值班表,一直执行了16年。
六姐弟开会排定值班表
梅少卿是第一代武钢人。1956年,因为有裁缝的手艺,他作为手工业劳动者支援武钢建设的一员,来到了青山。他的六个子女也都成了武钢职工。1983年,梅少卿从武钢退休,一年后他的老伴也退休了。六个子女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忙着自己的工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渐渐少了起来。
情况在1997年有了变化。梅少卿的老伴因为子宫下垂,动了手术,再加上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六个子女关心妈妈,往家里来的时候也多了起来。一开始,他们只要有空就过去。可这一来,有时候一天几个人都去了,有时候却没人过去。像这样过了两年,六姐弟觉得,没人去的时候,老人会觉得很寂寞,最好是每天都能保证有一个人陪父母。1999年,六姐弟开了一个民主会,商量大家怎么轮班。
当时,六姐弟中的大姐梅桂荣、二姐梅桃蓉都已经退休,小妹梅慧荣也因厂里效益不好回了家,而老三梅桂林、老四梅汉林,以及老五梅腊荣还在上班。因为老三和老四周一到周五都要上班,他们被排在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大姐和二姐家里孩子多,比较忙,分别排到了星期二和星期四。五妹和小妹则负责星期一和星期五。头几年,因为梅腊荣还要上班,调休时间不固定,小妹梅慧荣经常要值两天班。梅腊荣退休以后,就固定到了星期一值班。而周三则被大家定成回家团聚日,六姐弟没啥重要事情,都要回来陪老父亲拉家常、打麻将,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为了方便记忆,六姐弟把值班排了一张表,每天来的人,就像下车间一样,在值班表上签到,走的时候还要再看看第二天谁接班,打个电话提醒一下。
父亲衣食起居子女全包
2012年,梅少卿的老伴去世。两个月后,他下楼时一脚踏空,把尾椎骨摔伤了。梅少卿卧床的两个月里,六姐弟齐上阵,轮流陪护,直到老爷子恢复健康。
伤愈后的梅少卿很少出门,几个子女把他的衣食起居全包了。每天来的人,都要先把菜买好,做好中午和晚上两顿饭的量,等父亲吃过午饭,睡午觉了,才关好门回家。
到了晚饭的时间,离父亲家最近、住在红钢城六街坊的老三梅桂林还会来巡查一次,帮父亲用微波炉热好饭菜。梅少卿爱喝酒,儿女们批发了几箱白酒,存在父亲家里。梅少卿患有房颤,治病的药,也是子女们帮忙买好,随时备着。
梅慧荣以前是厂里的电工,父亲家的电线、电器都是她负责看管。因为房子比较老,有几次老鼠咬断了电线,都是她负责修好的。父亲年纪大了不会用电器,每次有问题,都是她查找故障,找人来修。有一年夏天,父亲打电话给她说空调开不了了,电话里说不清情况,梅慧荣坐公交车赶来,接过遥控器一看,上面没有显示,再一看,是电池没有了。她把电池换好,不放心,又教父亲操作了两遍,才回家。
除了电器,梅慧荣还是父亲的“生活管家”。水费、电费、物业费、燃气费,都是她负责交。梅少卿年纪大了,到银行缴费不会操作,所以都是由女儿跑腿。
大儿子晚上悄悄来巡夜
一般情况下,六姐弟晚上不会呆在父亲家。一来也要回家照顾家人,二来怕打扰父亲休息。不过,每天晚上9点多,总有一个身影,悄悄地打开梅少卿家的门,在厨房里转一圈,在卧室门口看看,然后悄然离去。这个身影不是小偷,而是67岁的老三梅桂林。
作为梅家的长子,2012年,他放弃了单位的返聘,回家照顾父亲。梅桂林住得离父亲近,父亲有早起的习惯,因此他每天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就是给父亲买早点。不管回家多晚,他都要到父亲家转转,看看他有没有休息,身体状况咋样。有一天晚上,梅桂林像往常一样巡夜,进厨房查看,发现燃气炉的阀门没关严,还好煤气没漏出来。
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他还是立即召集大家开了个“安全会议”,强调每天值班的人,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家里的阀门、开关,不能留下安全隐患。而他每天晚上也都会来查看一番,确认没有问题,听到父亲在里屋均匀的呼吸声,才放心地离开。
五街坊的邻居们对梅少卿很是羡慕。他们说,十多年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老梅家传出笑声。五街坊的居民刘爹爹说,常回家看看老人,说的容易做起来不简单,而梅家人能坚持这么多年,确实不容易。梅腊荣所在的126社区,居民们原先只知道她星期一都会不在家,居委会前段时间才偶然知道她的秘密,社区群干们也感叹,60岁的老人还对自己的父亲这么孝顺,确实不简单,社区正准备给她家申报孝老爱亲模范家庭。
家庭值班表还会再坚持
虽然在梅少卿家,已经找不到这张家庭值班表。不过,梅桂林找出的一张光碟上,还能看到它的样子。这是一张写在普通信纸上的表格,上面有每个人的值班时间,还有签到的地方。
2003年,武钢领导看望退休老职工时,在梅少卿家看到值班表,了解到六姐弟的孝举,还特意让武钢电视台来拍摄了几天,给梅家人做了一部纪录片。记者在镜头里看到,当时的六姐弟,都还是一头黑发,围坐在父母身边,其乐融融。
梅桂林说,弟弟梅汉林是厂里的业务骨干,现在还在返聘,也是六姐弟里唯一一个上班的。因为坚持的时间太久了,不仅每个人都记得自己的值班时间,也清楚其他人的顺序,如果弟弟因为上班来不了,其他人都会主动联系他,帮他“顶班”。
如今,六姐弟的头发都已开始花白,腰身也不再像12年前那样挺拔。昨天,71岁的大姐梅桂荣没来参加回家团聚日,就是因为生病发烧,怕把病传染给了父亲。梅桂林说,兄弟姐妹几个年纪也大了,大姐有腰椎间盘突出,二姐前两年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弟弟和老五都患过脑梗,小妹也因为肠梗阻动了手术。即使是从没生过大病的他,今年也已住了三次院。“只要家里有父亲在,这个家就有了凝聚力,兄弟姐妹就有了主心骨。只要父亲依然健在,我们就会把这张家庭值班表一直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