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反五风获毛泽东两次批示 开全国先河(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
关注
图为:毛泽东亲笔标注“重要文件”(手写体留存中央档案馆)

图为:在公社干部电话通知下,沔阳红专队的队员们在试验田里收割打场
眼下,中央到地方都在驰而不息反“四风”,党员干部因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现象屡被通报。
追溯历史,50多年前,全国农村曾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反“五风”运动。该运动是毛泽东同志向全国大力推广沔阳县(今仙桃市)反“五风”经验后,在全国农村普遍展开的。仙桃市档案馆馆藏的50多份档案资料清楚地记载了当时反“五风”运动的全过程。
沔阳县反“五风”开全国先河
1960年7至8月间,沔阳(今仙桃市)县委派出三个调查组深入到各地进行“五风”问题的调查。8月25日,县委批转了三个调查报告。沔阳县委纠正“五风”的做法得到湖北省委的认同。
1960年8月28日,省委制定下发《关于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十项措施》,并派遣省委书记处书记王延春到沔阳县试点,贯彻落实十项措施。
9月上旬,王延春和沔阳县委书记处书记姜作强带领省地县工作队400多人,进驻通海口公社。工作队深入基层,逐条宣传省委“十项措施”,发动群众揭露矛盾,并把问题梳成辫子,对照“十项措施”,逐一加以解决,立竿见影。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五风”现象基本刹住,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9月18日,王延春向省委书面报告在沔阳县试点的经验。省委主要领导王任重、张体学看完报告,认为沔阳的试点经验很好,应予以推广。
毛泽东亲笔标注“重要文件”
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来到湖北视察,省委领导向李先念汇报了沔阳的做法。李先念回京后,向毛泽东专题汇报湖北沔阳的情况,并转呈了王延春的报告。毛泽东十分重视来自基层的经验,认为沔阳反“五风”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10月10日,毛泽东将沔阳的材料批示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指示说:“湖北沔阳‘一平二调’问题至今未解决,……;文件极好,请你即令书记处某一位懂事、能文的同志,日内即为中央起草一个有力的指示(要有几百字,几句话太少,不足以引起省、地、县的注意),草好送我一阅为盼!”李富春经与有关同志几次讨论,草拟了《中共中央关于转发湖北省委和福建省委两个文件的重要指示》,报送毛泽东。
10月12日,毛泽东亲自审批了这份文件。为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毛泽东特地在“中共中央文件”红头的左下角,加上了“重要文件”四个字。这种格式,在党的公文史上极其少有。
中央将这份文件发到了生产队一级,各省、市、区党委立即深入农村办点,取得经验,召开各种动员会,认真部署反“五风”运动。自此,反“五风”运动由点到面在全国展开。
中央首次提出“五风”一词
全国反“五风”运动普遍展开之时,沔阳县通海口公社落实湖北省委十项措施的工作已接近尾声。11月上旬,湖北省委为了贯彻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召开省、地、县三级干部会议,推介通海口公社贯彻落实政策后的十大变化。
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认为沔阳的经验很好,以个人名义将沔阳的经验材料呈送毛泽东同志。毛泽东阅后,于11月15日以中央名义,亲自起草了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指示,即《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再次转发了沔阳的经验。《指示》强调:“必须在几个月内下决心彻底纠正十分错误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对生产的瞎指挥风,而以纠正共产风为重点,带动其它四风的纠正”。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五风”这个词。
到1961年,全国农村愈演愈烈的“五风”现象基本被刹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较快恢复。
提问历史
“五风”产生背景
1958年,全国农村掀起“农业生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中国农村出现了以“一平二调”的共产风、盲目追求高指标的浮夸风、干部强迫命令风、生产上的瞎指挥风和某些干部的特殊化作风(简称“五风”)为表现形式的“左”的错误,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受到损害。
到1960年,“五风”愈演愈烈,加上当时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国家遇到空前困难。
案卷故事
“五风”刮出的荒唐事
“一平二调”共产风:人财物想调就调
各级都平调生产队的人、财、物。上自县、公社,下至管理区、生产大队,都到生产队搞“一平二调”。平调的范围大到土地、房屋,小到镰刀、夜壶,什么都调。如公社要搞“木轨化”,就要社员献木料;搞“五有化”,就拆社员的房子盖猪圈,搞“车子化”就砍社员的树。总之是人白调,物白拿,饭白吃。
数据浮夸风:挑柴卖了买柴烧
突出表现是虚报粮食产量,卖“过头”粮。如沙岭生产队,1959年粮食总产59万斤,全队需口粮60万斤,需种子5万斤,本来还有6万斤的缺口需国家供应,但公社为了向县呈报粮食增产,反而要这个生产队卖粮18.5万斤,后来,这个生产队的口粮、种子不够,又得找国家补购。像这种“挑柴卖了买柴烧”的现象,在其他生产队也比较普遍,群众怨声载道。
生产瞎指挥风:一天开几次电话会
通海口公社干部怕权力下放后自己没有事干,靠打电话来指挥生产,统一排活。一道命令,全公社社员都得服从调动,不管这件事干完没有,都要转去干新的。于是,同一块田里,有半截苗高一尺,有半截苗低三寸;有半截插上了秧,有半截是光板。有时公社一天得开几次电话会:晚上欲下雨,电话会上布置明天插秧;清早起来,天却晴了,紧急电话会又布置选晒种子;社员丢下秧苗,来到场上,却又接到第三次调动命令:“种子晒干了,应该去除草灭茬”。对这种领导方法,群众称之为“孙猴子”的七十二变。
强迫命令风:强行没收社员自留地
干部对不同意见者和不服从调动者动辄喝斥,甚至捆绑、吊打,使干群关系严重对立。在强行没收社员的自留地方面,有的生产队一连几次缩减社员的自留地,社员种得好好的,一声命令,连地带菜都没收。中央和省委有规定,每户自留地可以有三分到五分,但是基层却“一刀切”,一律不超过两分或三分,即使是三分半,也要把半分切出来,归小队,可是小队又不种,情愿荒着。
干部特殊化作风:少干活多记工分
多拿多要、多吃多占、少干活多记工分。基层干部对上说假话,对群众说硬话,比如“听我的话就是听党的话”;私设法庭,少数地方出现打人、骂人、充军、捆人等现象;乘“共产风”之灾,基层干部随便打条子,在生产队支钱,贪污多占;假用整风抓典型之名,对群众施加压力,下边干部不敢开口反映真实情况;干部不仅不参加生产,连家属也不参加生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