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与南水北调争抢汉江水 媒体称湖北雪上加霜

长江商报
关注
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杜光利发自陕西佛坪
引汉济渭工程时间表
2004年初 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前期工作启动。
2011年7月 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
2012年9月 陕西省通过了《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决议》,依法促进和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2014年5月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所需的15个前置性文件全部得到批复。
寒冬时节,秦岭腹地。位于陕西省佛坪县与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一派热火朝天:峭壁上,一台台挖掘机日夜不停地“蚕食”着山体,掀揭掉的渣石沿着斜坡倾倒而下;河道对岸,运送渣石的载重汽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搅起黄尘。
50岁的佛坪县大河坝镇共力村村民陈昌荣站在子午河边,一脸疑惑。他家祖辈一直住在子午河的三河口流域。椒溪河、蒲河、汶水河在上游2.5公里处交汇,三水合一,流入子午河。
这里正在进行一个突进的工程。根据陕西省规划,在陈昌荣家上游半公里的河段处,计划修建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而三河口水利枢纽是计划耗资368亿元的“引汉济渭”工程计划中最关键的项目。
“引汉济渭”工程,被誉为是解决陕西水资源短缺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由调水工程、输配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
2014年9月2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陕西人筹备几十年的引汉济渭调水工程,跨入主体工程建设的新阶段。15个前置性文件陆续全部得到批复。
这一陕西的“南水北调”工程,可满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1个县城、6个工业园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使失灌的300万至500万亩耕地有水可灌。
A 争夺汉江水资源
“引汉济渭”工程对陕西是一个急迫的项目。项目在在审批前动工,反映了陕、鄂两省争夺汉江水资源的一场博弈。
“引汉济渭”工程,即在陕西省内引汉江源头干流之上的黄金峡水利枢纽,以及其支流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利枢纽的水源,经过秦岭隧洞进关中地区的黄河支流渭河,以解渭河沿线西安市等4个设区市、13个县城、8个工业园区的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工程由投资180亿元调水工程、投资188亿元输配水工程组成,2020年调水10亿立方米,2030年调水15亿立方米。
作为汉江发源地的陕西省,本身为北方缺水大省,而在陕西水资源总量中,陕南地区占全省的70%,而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均占到全省三分之二的陕北和关中地区,仅有30%的水资源。
为此,陕西欲借“引汉济渭”工程调度水资源配置。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并未将极度缺水的陕北作为受益方,而且本来缺水的陕西又需承担向中线工程的输水任务。于是“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出台,与南水北调一样,陕西把汉江作为水源地。
这对于位于汉水下游的湖北江汉平原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如果从2017年起,“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先后调水,汉江中下游将因此减少至少10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汉江年径流量的五分之一,可能造成灌溉、饮水和污染等诸多难题。
同样地,湖北省也在启动引江(长江)济汉(汉江)工程;同时也将在汉江中下游干流,兴建梯坝,逐次建坝蓄水,弥补汉江水源的短缺,以期对汉江下游进行生态补偿和修复,最大限度地利用汉江水。
据报道,陕西省水利及环保官员的多数观点认为该工程对南水北调影响极小,但会为陕西带来极大惠利。
陕西省水利厅的官员曾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工程对秦岭生态的影响非常有限,按照引汉济渭规划,在佛坪到周至的绵延秦川下,全部采用输水隧洞。尽可能避开环境影响最敏感区域。
根据国土部对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土地预审的批复,“引汉济渭”用地规模控制在4485公顷以内。如此大体例的扰动面积,涉及到地质破坏与地貌改造,必然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B 瘦身的“改线工程”
共力村位于子午河最上游,该村的坡地和林地成为“引汉济渭”前期工程的主战场。
2014年2月14日,当地政府宣布,三河口水利枢纽建设启动。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整个调水工程的调节中枢,也是先期供水的起点。这座巨型水坝最大坝高145米,总库容7.1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2.7万千瓦,在国内同类大坝中排名第二。
1月19日,长江商报记者在这里看到,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的拦河坝左右两个坝肩,均已开挖到600米以上高程,导流洞完成混凝土浇筑。在子午河峡谷的半山腰上,通往大坝建设位置的进场道路正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开挖。
正值枯水期,子午河潺潺如小溪,先期的开凿道路等施工工程,让河道沿线形成了一个弃渣带,更多的山石堆积在河道,占据了宽百余米的河道近半。
陈昌荣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家门口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施工区域内,每天最多时有50台挖掘机和车辆同时工作,“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很严重,河里的鲶鱼、鲤鱼、团鱼(鳖)都找不到了”。
2011年8月,“引汉济渭”附属工程——“西汉高速佛坪连接线”永久改线工程(下称“改线工程”)进行施工建设。原线路因地处三河口水利枢纽淹没区,“改线工程”在原线路不变的基础上,将路往山上抬高了70米。彼时,“引汉济渭”初获国家立项,其前期项目审批环节中环评报告、土地预审、水土保持方案等多个前置性报告尚未获批。
作为“引汉济渭”附属项目,“改线工程”显然未批先建。全长16.8公里的道路,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该公路实际是按“限价设计”的,即省上最终安排建设投资3.19亿元,设计单位就在3.19亿元的标准下完成设计。
佛坪县交通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不突破工程造价限额,前期工程论证中,对项目建设做了“优化”,有的隧道、桥梁因花钱多被“省”掉了。这样一来,道路就改为绕着山体修建了。
此外,对建设投资实行包干使用,具体实施方“凡节省的就是自己的,超出的自己补”,由陕西省交通厅按每公里1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余纳入“引汉济渭”工程统筹解决,由汉中市交通局具体实施。
据称这是各方“协商的结果”。
C 承诺的复垦
陈昌荣称,勘察设计“改线工程”时,自己曾当过小工,从屋后山体,经木耳沟再到十亩地镇的案板沟路段,最初都是按隧道设计的,实际施工中隧道却减少了一公里多。
陈提供的协议书显示,“改线工程”A标项目的建设方——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项目部,临时征占了他家9.3亩的耕地和林地。同时,另外还有近20亩林地被莫名其妙地征用了,没有征地协议书,县国土局否认参与此类违法征地。陈昌荣至今没弄清楚,他的银行账户上的10多万元的补偿款来自哪里。
直到如今,“改线工程”已正式通车,施工方未按协议书中的承诺,将临时占用的耕地复垦。陈昌荣家和其他村民的耕地上仍堆满了石渣。
实际上,“改线工程”的施工引起生态破坏问题,曾被环保部巡视检查后发现。
据陈昌荣叙述,并有村民证实,2014年5月,因施工中毁坏了陈昌荣的2.7亩(水平投影面积)林地,“改线工程”A标项目的建设方与陈昌荣达成赔偿协议,并写下了1.5万元的林地毁坏补偿金欠条。
几天后,陈持欠条索偿,建设方负责人高某将欠条撕毁扔进垃圾桶,继而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后陈昌荣夫妇被当地警方行政拘留8天。陈昌荣以公安机关不得介入经济纠纷为由,向上级公安机关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两个月后,陈昌荣的妻子不服警方对她的行政处罚决定,向佛坪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月9日,佛坪县法院将开庭审理这起案件。
佛坪县交通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改线工程”项目的工程管理混乱,建设方为追逐工程利润,忽视生态环保措施,对临时占地不进行复垦,也不支付给村民补偿费,制造了社会矛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半年多来,陈昌荣四处奔走。他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是“引汉济渭”项目配套工程建设的废渣石毁了自家的耕地,白纸黑字的赔偿协议,为什么向施工方讨要赔金,当地警方要对自己行政拘留?
D 多次被处罚
据了解,虽然对“改线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陕西省有关部门追加一亿元资金准备进行治理整改,但旧伤未愈,新伤又生。在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突进中,仍在为违规建设支付沉重的环境代价。
在子午河边,中国水电十五工程局的工人正在宁陕县一侧,开凿一条用于将来建设大坝作业的道路,两岸倾倒的石渣让整个河道如同一个乱石岗。“那么多的石渣没法运出去,再说也不现实。”一名河南籍的工人说。
位于三河口水库坝址上游的椒溪河、蒲河右岸,三(河口)陈(家坝)路复建工程正在修建中,其施工方式随意、大胆。
长江商报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包括有中铁十七局二公司、陕西路桥、江西地质工程公司在内,凡是施工产生的渣石,就地从山上倾倒,导致植被破坏和岩体松动,一旦遇到雨水存在泥石流风险。
三陈路复建工程为“引汉济渭”工程的一部分,为淹没补偿恢复性质。资料介绍,路线设计全长14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总投资2.2亿元。由佛坪县移民安置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下称“佛坪县移民办”)具体实施。
“我们对修路不在行,但三河口水库的项目建设资金都在这里,也就交给我们实施了。”佛坪县移民办一位负责人介绍。佛坪县移民办是协调解决境内事务,配合“引汉济渭”工程顺利进行的专门成立机构。
据知情者透露,三陈路复建工程在2013年开工前,设计方案评审时,为压缩投资,一些桥梁、隧道设计也被砍掉了,“不然路就会直一些,对生态的破坏肯定少一些”。
相关资料显示,三陈路复建工程的水土保持工程、环保投资概算合计735万元,设置有5个渣场。前述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承认,目前路基、桥梁工程已完成了80%,施工中没有渣场,水土保持方案和环保措施,确实没有很好实施,不符合建设规范。但他同时介绍,这里不是平川,落实起来难度太大。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的一位官员私下对“引汉济渭”工程颇有想法。他说,“引汉济渭”工程行政主管是省水利厅,该工程的附属项目,涉及违规问题多,“因为比行政级别高,履行水保执法检查时,人家根本不认我们”。
“‘引汉济渭’工程涉及的土地全是违法用地。”佛坪县国土局一位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因为繁复的行政审批程序没完成,没有用地主体,无法按法律程序供地。 自己私下和村民商量征地,不打任何招呼。”
佛坪县国土局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陕西省国土厅因“引汉济渭”工程未批先用、违法占用洋县、佛坪县、宁强县1313亩集体土地,曾对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罚款437万元的行政处罚,两位负责人受到处分。
从2009年以来,佛坪县水利局、国土局、林业局对三河口水利枢纽先期工程中的违法占用林地等行为,开出的整改通知书、停工处罚单都不下20次。而几乎每次执法人员都招来“小二管大王”的难堪,但不管又失职,让执法人员很受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