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升级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实施最严格保护

长江商报
关注
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豚馆里的江豚正好奇地看着镜头。本报记者 原丽阳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谢方
自2006年本报创刊起,长期关注长江江豚这一生存受到威胁的动物。2006年的科考中发现,长江江豚只剩下1800头左右,之后又不断减少,在2012年的江豚科考中,江豚的数量仅剩1040头,而且每年都在以5%—10%的数量减少。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不到20年,长江江豚将和美丽的白鱀豚一样,在长江中消失,它将只存在于文字、图片,以及人们的记忆里。
多年来,专家、志愿者、普通群众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几乎是在与时间赛跑,媒体的报道也无一不充满着急迫、悲伤的消息:偶然在江边发现的死去多时、面目全非的小家伙们;肆无忌惮的非法捕鱼;以及越来越密集的螺旋桨。
今天,我们想再来说一说江豚。值得高兴的是,这次我们带来了三个好消息。
2014年10月14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强调,“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2014年12月30日,湖北省环保厅在武汉召开了“2014年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监利何王庙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获得通过,正式成为省级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在江豚重要栖息地洞庭湖里,最近新生了15头小江豚。
这些都是中科院水生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过去多年一直在努力推动、促成的事情。
正当我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去年12月,黄石西塞山江段发现了一头死亡江豚。过去几年,长江沿岸、鄱阳湖、洞庭湖内不时会发现死亡江豚。
危险并没有过去。保护者们也并没有停步。中科院水生所和WWF正在推动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个江段成立江豚自然保护小区,这或许是一种更易实行的江豚保护新模式。
升级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988年,长江江豚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二级水生珍稀保护动物。但过去十多年,长江江豚数量下降速率惊人。2006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显示,江豚数量仅剩1800头左右;至2012年,则已下降至1040头,其中大多数为非正常死亡。按此下降速率,若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江豚很可能在未来20年内从长江消失。
2014年10月14日,国际淡水豚日当天,农业部发布通知,强调“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这是过去十多年间,WWF一直在推动的事。
在WWF看来,农业部的通知,可确保在其部门管辖内,长江江豚被作为一级保护动物对待,约束部门所属各级别单位行为,有其积极意义。
首先,各级豚类保护区将按照一级保护动物的要求,对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航运、挖沙等威胁长江江豚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其次,长江中下游水域非法渔业活动也将得到严格控制,江豚生存威胁得以缓解;同时还意味着农业部会加大对江豚保护的经费投入。
但当年同样被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鱀豚已功能性消失,长江江豚保护能乐观吗?WWF武汉项目办公室江豚保护专员张新桥认为,长江江豚保护比白鱀豚保护要乐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白鱀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时,种群数量已很少,且无论社会保护意识,还是保护技术都很缺乏。
时至今日,社会对江豚保护已有较高认识,张新桥印象里,“对长江江豚的保护,2012年后发展很快。”且积累了一定经验与方法,比如当年本为保护白鱀豚而建的石首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在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后,被用作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
当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长江江豚生存还将面临更多挑战,为不让江豚重蹈白鱀豚覆辙,仍需更多努力。
退出水产养殖、非法捕捞 何王庙成立迁地保护区
目前对长江江豚的保护策略是不放弃就地保护,同时加强迁地保护。将长江干流中受到威胁的江豚,迁到长江故道或支流等较少人类活动威胁的水域加以保护,是专家们一直在推动的迁地保护方式。
湖北天鹅洲故道就是江豚迁地保护的一个成功范例,过去十几年间,长江江豚整体数量下降,但天鹅洲故道内的数量却稳步上升。位于湘鄂交界处的监利何王庙长江故道就是另一块合适区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石首、监利、洪湖一带的长江“裁弯取直”,原有的河道变成长江故道,但与母体长江之间,季节性通江,保留着和长江相似的水文、渔业资源。本报曾在“2011年湿地使者”行动中,前往何王庙故道调查:没有航运的喧嚣,没有上游的泥沙,也没有工业废水的污染。渔民和农民依水而生,水面清澈,渔业资源丰富,宁静而悠然。
“监利县何王庙故道水质优良,大部分水域达Ⅰ类水质标准,非常适宜江豚的生长,可以先引进6-8头江豚用围网囤养。”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在考察何王庙江豚保护区建设地后,这样表示。
唯一的问题是,周围生活着专业渔民208户,打渔为生,故道内定制网、迷魂阵、电打鱼等非法打鱼方式常有,若建立保护区,这将是江豚生存的最大威胁。
监利县政府于2013年开始全面地进行故道整治,清除了故道水域内的水产养殖,拆除了50万平方米的网箱养殖、8千余米“迷魂阵”、3万余根竹篙。对208户渔民进行生活补贴;针对周围村民、渔民认为“江猪子不需要保护”的观念,进行宣传,加强保护江豚的意识,营造保护长江江豚的氛围。
下一步,保护区将于今年3月引进4至6头江豚在此生活,组织渔政执法人员常驻保护区,每天定期巡护,防止非法捕捞等危害江豚安全的行为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