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一级公路36%在江夏 每条路都与景致共生

荆楚网-湖北日报
关注

金银福地,璀璨新城

稻香满路的法泗桂山乡村公路

2013环中赛梁湖大道赛段
江夏是武汉市南郊新城区,面积2009平方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3227公里,占全省三成的一级公路汇集这里。纵横交错着早已结成了密实的网。
近3年来,江夏区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0.6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30年交通建设投资的总和。交通建设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南车集团、上海通用、腾讯公司、阿里巴巴和安吉物流先后落户江夏,加快了江夏工业倍增的速度。江夏从修路中尝到了甜头。该区认为,交通建设适度超前,可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江夏区确立十件政府实事,其中有四项涉及交通。
路畅;
七纵七横编织路网
11月5日,江夏汤逊湖谭鑫培大桥主体工程贯通。明年5月,这座桥将正式通车,连通长江边的金口新城与汤逊湖对岸的藏龙岛片区,武汉南部将再添一条贯通东西的一级公路走廊——金龙大街。
金龙大街与文化大道构成江夏交通“黄金十字架”,金龙大街以南不足1公里,就是谭鑫培大道。像这样纵横交错的一级公路,江夏区已建成“七纵七横”,分别连接武汉中心城区和主要高速公路。从武昌、洪山、武汉开发区、东湖开发区等去江夏,半小时均可直达。据测算,江夏区公路密度1.66公里/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数的0.46公里。
2009年江夏文化大道通车以前,从武昌去江夏要绕行武昌大道或庙山,交通十分不便。那时,江夏在武汉人印象中还是“远城区”,江夏区居民没大事也不愿乘车进城,住在乡镇的村民更加感觉大城市的遥远。
2011年珞狮南路高架通车,野芷湖大桥、汤逊湖大桥、文化大道贯通江夏全城,便利的交通一下子将江夏拉进了城。江夏迅速抓住机遇编织区内路网,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农村公路2531公里,27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晴雨通车。在“村村通”基础上,江夏率先建成城乡公交客运网,每天34条公交线连接武汉市区和各乡镇,让村湾居民像市民一样,乘公交车快速走遍大武汉。
质优
“双重监督”高标准修路
江夏天子山大道、梁子湖大道等多条一级公路竣工,武汉市交通质监站均参与了工程验收。专家组现场给出一条评语:路面质量很好,居然达到了高速公路的标准。
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始终是一道难题,江夏交通如何做到高标准施工?江夏区交通运输局透露,这还得益于费改税分流的压力。
2009年,国家实行燃油费改革,交通部门公路收费站、规费征稽所、交通管理站等事业单位要职能转换,裁撤分流。江夏交通运输局统计发现,应分流安置200多人。2011年,江夏交通运输局结合交通建设的实际,决定依托原分流人员,组建武汉交通勘察设计院江夏分院、武汉振通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2013年组建成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先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鼓励相关人员走进市场。
振通监理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丙级资质,员工主要跟着其他中标的监理公司学习。这为江夏区的很多重要工程加装了“双保险”。自己的监理人员跟班学习,同步记录监督中标监理公司的工作,这实际上形成了业主方监督。“双重监督”让施工更加规范,质量更有保证。“跟班学习”意外收获工程质量监管办法,江夏交通部门很快悄然推广。现在,很多重要工程,江夏交通运输局都会指派自己的监理公司上阵进行“双重监督”。

关山桥新貌

高速公路网———江夏郑店互通


八分山绿道
塑景
每条路都与景致共生
沿梁子湖大道进入五湖线,爽利的秋景便撞入眼帘:两排行道树整齐有致,路面简单平整,满地的落叶反倒显出路的洁净。踏上江夏乡间小路,随处可见这样的纯静秋野图。
今年上半年,江夏交通部门整修了八分山慈云古道。他们利用古道原石,依山体走势设计1.39公里步道,沿途建设观景凉亭、生态路灯,还修建了武汉最长的彩色水泥路面,很快成为江夏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八分山造景是复古,环山路、环湖路则是拓新。围绕江夏新城,有大花山、青龙山、八分山与汤逊湖环抱,江夏已动工修建60公里长的环山路、环湖路,多数路段设置自行车道和慢行道,部分路段禁止机动车通行,强化旅游休闲价值。
环中国自行车赛连续三年在江夏举行。在山水之间穿行,各地选手公推江夏赛段为“最美赛道”。目前,世界顶级自行车俱乐部已落户江夏。每个周末,江夏梁湖大道和城区青龙山环山路上各种装扮的骑行者川流不息。
江夏交通部门有一句时髦的话:“交通应与生态、文化、旅游共生。”在这句话指导下,他们建成了集交通、防洪与城市景观于一体的腾讯大道,建成了通达中山舰博物馆的旅游公路和江南水乡旅游公路。
既要保证道路桥梁的功能和质量,又要巧施粉黛独具特色。江夏修了361座公路桥,细看座座风格别致,乡土韵味十足:关山桥靓丽多姿、幸福高架桥雄伟骄傲、沪蓉跨线桥朴实壮观……
修路塑景,在农村地区最见功底。农村修路首先要方便出行,但路不能随意乱修。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结合农作物生产保护和人文景观,获得筑路灵感。还要细心研究当地产业规划,以匹配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建设独具个性的乡村公路。
给每条路一个灵魂,科学而又感性的交通建设就是“平面地标”,将是江夏发展武汉环城游憩带的独特资源。
造富
一条路通车地价翻两番
连接武昌核心区与江夏全城的文化大道,是修路造富的经典再现。
2009年初,文化大道未通车,沿线地价最高不超过每亩80万元。今年初,江夏区政府拟在文化大道与金龙大街交汇处修建中央大公园,规划部门综合开发商的估价报了一个保守的数字:每亩300万元。
几年前,位于长江边的金口街因交通不便一直被忽略,开发商认为商业价值不大。近年来,连接文化大道的金龙大街修到了长江边,金口街旭光村旧址上还建的金港一号小区,其房价已涨至每平方米4000元。“十二五”以来,江夏区委、区政府强调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抓住机遇超前修路。2012年1月17日,为接待上海通用公司项目考察,江夏交通运输局组织200多人、50套机械,通宵冒雪抢修,抢在第二天黎明前铺筑一条7.8公里长的碎石路,赢得了投资方的高度评价。如今,这条碎石路已随着通用武汉基地的建设,拓宽成一条宽敞的一级公路——通用大道。上海通用武汉基地年产30万辆整车生产线已投产,未来金口将崛起一座年产100万辆的汽车新城。
沿通用大道翻过一座山,就是阿里巴巴中国智能骨干网建设基地。这里正紧张施工,该项目投产后,至少可为当地带来1.6亿元的年税收。
交通便利使江夏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连续6年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全省第一。2008年,江夏区财政收入17亿元。2013年,江夏区财政收入130亿元。今年前8个月,财政收入又出现了两位数增长。
交通TIPS
聚效
指挥部“8合1”节省400万
一个建设项目设一个指挥部,吃喝拉撒开办费少说也要60多万元,这还不算设备、技术人员等闲置浪费。上海通用武汉工厂园外配套工程合并8个指挥部统一办公,开办费不过80万元,至今已省下400多万元。
通用武汉工厂园外有8个道路桥梁配套工程,江夏交通没有按惯例逐一设立工程指挥部,而是将8个工程统一在一个指挥部内,统一工程管理、工程设计与招投标、资金设备调配、工程质量检测、工程预决算等,节约大量费用。
大型机械设备租用费用一般按时间计算,单个项目租用常常不饱和,又无处调剂,浪费很大。单个项目质量检测必须花钱雇请监理代办,项目合并后建立了一个高标准检测实验室,任何项目进入节点就能迅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打通使用,省下大量普通技术人员费用,就连食堂都由8个合成1个。伴随工程建设进展,各项闲置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费用节约还会增加。
据介绍,指挥部“8合1”,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工程项目前期手续繁杂,单个项目办理耗时较多,常因手续不全延误工期。综合指挥部设“前期办”,集中整理审批项目手续,按批办理效率很高。
聚资
像民企一样四处找钱
5年建成农村公路2531公里,说到底关键的还是资金问题。
资金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瓶颈。江夏交通部门学习民营企业找项目的办法,从各级各部门的文件上寻找线索,千方百计找补贴筹资金。
首先是争取江夏区政府支持,从地方财政挤一点钱。更重要的是争取上级部门补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他们逐项对照,逐级争取补助或减免。在开工区域,他们动员群众以劳代资、以工代劳,鼓励群众投入,发动附近受益的企业踊跃捐款。修建农村公路涉及通讯、电力、林业、广播、电视、驻地部队等相关部门迁移,交通部门一边争取帮扶,一边争取最低标准补偿。动员村组“以地换路”,弥补建设资金。
撰文:陈立忠 郭强 摄影:王运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