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北 资讯

失控的公益组织:民间救助组织武汉猫网被砸真相

湖北之声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前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打砸事件让民间救助组织——武汉猫网处于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由此引发的网络口水仗持续至今。究竟是同行之间的水火不容,打击报复,还是民间救助组织的无序商业运作酿成的恶果?

前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打砸事件让民间救助组织——武汉猫网处于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由此引发的网络口水仗持续至今。究竟是同行之间的水火不容,打击报复,还是民间救助组织的无序商业运作酿成的恶果?

热心网友们的一片爱心之下,民间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为何一再受质疑?民间公益组织是否存在部门监管?如何破解流浪动物救助难题?今天我们来关注《“失控”的公益组织》由湖北之声记者田野采写。

初冬的上午,厚厚的云层遮住了阳光,空气阴冷潮湿。在武汉南湖江南村的一间别墅内,寒意阵阵,六十多只流浪猫在低声嘶吼着,焦躁不安地在笼子里走来走去。武汉猫网负责人老猫告诉记者,就在10月底,三名不明身份的男子闯进了武汉猫网的流浪猫救助站,一番打砸之后,二十多只流浪猫逃走,备受惊吓的母猫竟咬死了自己的小猫。

老猫:“8只小猫被咬死了,这个我们当时在网上没有公布,然后我们把他们两只猫的情况就打电话给救助人,我们也没办法。”

武汉猫网负责人老猫介绍,当时他并不在场,其60岁母亲张登英目睹了整个过程。张登英回忆,事发时间在晚上六点四十左右,突然听到有人拍门喊“买猫粮”。当她刚打开门后,三名年轻人便冲进房间,开始打砸。

张登英:“他们进来了就踢了我腿两脚,三个人气势汹汹的往后面走,走过来以后把猫笼子翻倒地上,把笼子打开了。他们说,你们是假救助,骗钱。我就是要把这些猫都放出去。”

老猫介绍,就在这伙人打砸救助站当天,武汉猫网旗下的宠物医院也遭打砸,对方同样是3名年轻小伙。当天晚上,老猫便在网上发布了救助站和医院被打砸的消息,他同时在帖子上指出,幕后黑手一定来自另外两个流浪动物救助组织:武汉土猫同好会和深圳猫网。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明泽丰华苑的猫网的直属诊所,值班护士向记者介绍,在猫站被砸的同一天,这里的确来了三名不速之客,破坏了柜台和收银机后,便匆匆离开。

护士:“六点半之后,就我一个人在这里值班,就在那个时间段就来了三个小伙子,他一进来就问老猫呢,跟他说清楚让他小心一点。就把电脑全部给我推到地下了,不超过五分钟的时间。”

老猫介绍,猫网诊所是救助站功能的重要补充,可以为受伤的流浪动物提供半公益的医疗服务,以刚刚送来的一只腿部受伤的流浪猫为例,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救助的成功案例,猫网诊所在对外服务的同时,还为救助站服务。

老猫:“到我们这来就按照最低成本进行收费,交500块钱,这个猫的医疗、做手术、后续找领养都是我们的责任了。实际费用是不止的,按市场来说的话,手术费就要一千以多,我们有对外营业呀,营业利润内部就补充上去了。”

阅读提示:武汉猫网被砸风波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围观,作为怀疑对象的土猫同好会遭到了大量动物保护者的网络攻击,纷纷指责不该拿动物撒气,谩骂声不绝于耳。同为救助动物的公益组织,为何变得水火不容?请继续看记者的调查。

几经辗转,记者与武汉土猫同好会一位负责人取得了联系,这位负责人介绍,打砸事件与他们无关,对于无端的指责他表示愤慨和无奈:

武汉土猫同好会:“首先我们就是说这件事情肯定与我们无关,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些事情,猫放出去,导致好几只残疾猫死亡表示很愤怒。他的误导导致我们微博被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很多人在微博上骂来骂去。 ”

武汉土猫同好会的这位负责人透露,他们与武汉猫网的口水战由来已久。武汉猫网“老猫”繁殖、出售品种猫等行为商业化,打着公益的旗号从事商业活动,在流浪动物救助圈一直备受争议。“他现在注册了公司,比如说我送一只猫过去,我的经济不允许,然后就委托猫网代为看管,捐款以后捐的钱就是猫网用来给猫治病或者是养伤、寄养 。因为淘宝禁止进行捐款这种交易的,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电子明信片这个东西还一直在,其实也就是另外的一种形式的捐款。”

对于这种争议,武汉猫网负责人“老猫”坦言,民间流浪动物救助组织发展面临最主要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即便是靠捐助也是不够的。他介绍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武汉猫网注册成公司,开办了一家宠物医院,目前每个月有五千元的盈利。“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出售一些猫用品,淘宝上进行销售,7月份的时候我们开了个医院有盈利,同时我们卖猫粮这一块也有盈利。医院这边把房子、人工平了以后,大概还有五千块钱的利润。在全国的救助组织里,武汉猫网的生存压力是最小的。”

对此,武汉海川同心流浪狗救助公益组织负责人认为,武汉猫网这种商业化的经营模式不但可以解决流浪动物的喂养问题,其开设的诊所还可以对受伤动物进行救治,值得借鉴。“我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我就改善狗狗的生活质量,完善不足,比方很脏很乱啊,吃的东西这方面啊,就可以救助更多的(流浪动物)。”

同样作为民间救助组织,武汉狗狗急救中心负责人高川风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宠物医院本身就是一个是非较多的地方,难免产生诸多纠纷和矛盾。作为公益组织,武汉猫网开设宠物医院有些冒险。他推测,武汉猫网宠物医院被砸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同类型组织的报复,而是医患关系的紧张。“我们经常跟宠物医院接触,医疗纠纷是非常头疼的事情,每个医院都遇到过。就是赔钱。但老猫那边可能是公益背景,他不想吃亏的话,那就跟顾客争执下去,有些顾客可能就不太理性,他就会出现这种行为。”

武汉流浪动物救助专栏资深媒体人曹雪卉介绍,目前武汉市的宠物医院种类繁多,资质也各不相同,医疗纠纷也会时有发生:“经常有一些宠物论坛,有相关的一些投诉,这个诊所做过一下超过这些范围内手术而引发争议,因为动物现在还没有专门的保护法出台,如果有出现误诊,只能算民事纠纷,没有任何法律去依法定罪或违规罚款。”

阅读提示:然而,近日网络的一篇帖子爆料:“武汉猫网的救助站被砸为自导自演”,再次引起了一场网络口水仗。记者查阅网络上多个论坛和微博发现,关于猫网商业化运作的争议中,对猫网医院诊疗范围的质疑较为严重。

在猫网诊所内,记者看到其动物诊疗许可证上标明的机构名称为“明泽丰华苑的仁心动物诊所”,诊疗活动范围是,“动物疾病诊治,一般外科手术。”后面明确标注“不含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然而,猫网负责人老猫也向记者承认,曾做过多次外科手术。

记者:我们医院有没有这种资质呢?

老猫:从严格扣法律条款的话,真没有。但这些手术

记者:那我们为什么冒着风险去治呢?

老猫:相当于一个擦边球吧。而且我们已经开业半年时间了,有事实证明是没问题的,不是我们第一次冒险做这个手术。其实我这里再增加两个职业医生的名额就可以。

武汉市兽医协会筹委会负责人陈苏骅介绍,他们曾多次接到爆料称,猫网诊所曾进行母猫绝育、肿瘤外科手术,诊疗范围存在违规:“公猫的绝育可以做,母猫的绝育应该不行,我们医院手术之前有检查,像猫网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一个受约的东西,包括办理他们那个证,当时我们也提出过疑问,后来我们也没有权力去管理,没有去追究这个事情。”

除了诊所饱受争议,网友对流浪动物的捐赠去向也提出质疑。武汉猫网武汉流浪动物救助专栏资深媒体人曹雪卉介绍,武汉宠物救助相关机构较多,其中对武汉猫网的争议最大。

曹雪卉:对于捐款的去向,它本身就不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但我们也可以搜一下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每一期的款项的收入和支出都是都要到民政局备案的,收款要有正规的发票收据,收据要给捐款人,相对公开和透明。

武汉市兽医协会筹委会负责人陈苏骅介绍,类似武汉猫网的救助模式,在武汉流浪动物救助领域并非个例:“因为我们从十几年以前我们就知道了,因为很多人打着那个救助的东西自己做生意,为了从中捞取利益,他就利用这个东西开一个网店,然后挣钱,挣完钱之后就靠这些挣到名声,拉到一些客户过来就在那边赚钱,这就违反了他们自己救助沟狗和猫的初衷。”

阅读提示:据了解,目前武汉在民政部门登记在册、有捐赠资格的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只有“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像猫网或者其他动物救助的机构一般都是民间自己发起的,从法律角度上说,不具备相应的权利和资质,也同样会带来争议和纠纷。流浪动物民间救助组织的监管存在哪些漏洞?“失控”的公益组织又该如何走向正轨?

作为唯一一个在民政部门备案的民间组织,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陆续收留了5000多只猫狗,如今滞留的猫狗有300多只。协会负责人杜帆认为,作为纯粹的公益组织,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救助上。

{出图片 “武汉小动物协会负责人在公益活动上接受记者采访” }

武汉小动物协会会长杜帆:“整个动物保护团队是非常不好的,因为会引起很多人对动物的反感。以至于对动物保护事业失去信心,本来是一个蛮纯粹单纯的事情,就是为了救助一个小动物,结果搞得搞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我希望组织与组织之间能相互的扶持,相互的帮助,而不是相互之间去诋毁,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武汉众多运作模式各有不同的民间宠物救助组织,是否有相关部门进行引导和监管呢?武汉市民政局负责社会组织的负责人陈主任介绍,目前对于这些组织的监管存在空白。“救助猫狗的这个事情确实很边缘。我们监管要看他有没有章程,一个违法的组织必须有定性,有固定的章程、有组织构架。以自己的名称开展活动。没有登记就叫违法组织,他这个情况,有一些,但是他又不是违法,够不上违法,没有自己的章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徐双敏认为,民间组织自发做公益值得肯定,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但问题就在于组织的自身规制,自身自律怎么管是政府需要思考的:

“从长远来说政府应该完善相关规定,从眼前来说应该把这些组织进行协商整合,你不能被自己的存在形式或是被某些救助观点不一致结果闹成内讧对自己的目标实现反而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就是得不偿失。”

徐双敏介绍,政府民间组织管理比较严格,门槛较高,如果他们要成立的话要按照这个模板,按照现行的规定都找业务主管单位,找等级管理单位去登记,就是手续非常繁杂,然后社团都是按照偶自己的章程来活动,章程全部是政府的给的格式文本,这样的监管方式并不奏效:“政府应该反思一下,怎么看来规制怎么来管理非政府组织,不仅仅是说从们准入的上面这么严格,对他们自己内部的自律对他们自己活动的内容方式的约束,这是比较缺乏的。”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