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江经济带迎历史机遇 多项目被列入国务院文件

荆楚网-湖北日报
关注
图为:繁忙的武汉阳逻港集装箱码头。 (记者 陈迹 摄)(新华社资料图片)

习近平在汉视察
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陈冲 刘公新
编者按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先后深入武汉阳逻港、光谷、武重、市民之家、格林美、鄂州市等地,分别了解湖北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实体经济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一年多来,习总书记到访地及其代表的各自领域,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征途上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近日本报记者按照习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走过的线路进行了回访,今起陆续推出回访专版报道。
【引子】
万里翻卷,长驱入海。
长江,仿如一条巨龙,牵引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庞大舰身,航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为中国经济发展输送着源源不绝的强大能量。
如今,这条古老河流再次迎来发展良机:
201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雨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他语重心长地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黄金水道”真正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指引沿江9省2市经济发展的新航标。
人们相信,随着沿海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基础夯实,开放开发具备由“沿海先行”向“内陆开发”过渡的条件,经济腹地广阔、有黄金水道支撑的长江经济带,在内陆大开发中必将脱颖而出、优先开发。
一年多来,武汉和湖北省在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大业中,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方向又在哪里?
【现场回访】
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百万标箱
武汉新港阳逻港区,因一张照片而被历史铭记。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这里,大雨滂沱中,他卷着裤腿、手撑雨伞。这一瞬间不仅深深打动了万千网友,更夺得上月公布的第24届中国新闻奖。
在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这张图片被挂在公司办公楼醒目处。“时隔一年多,全公司400多名员工对总书记亲民务实的形象,还记忆犹新。”武港集箱员工余立麒是当时向习总书记汇报的中控员。他说,习总书记对港口的关心与关怀如同一股股暖流,仍然温暖着公司每个员工的心头。
余立麒所在的操作部,有260名一线操作工人,负责船舶上集装箱的装卸、吊运工作,是港口服务的生命线。
以前,堆场内集装箱排放无序,为了吊出某个需要运送的箱子,往往“翻箱倒柜”,浪费时间。经过研究,操作部对全场上万只集装箱重新排序、集并,“富士康箱、上海通用箱,按商户和目的地集中摆放,便于查找、运输。”
这一改进,使码头装卸效率从每小时20箱提升到25箱,“如果除开吃饭、交班的时间,每小时可达30箱,这样的装卸效率和工作强度几乎可以跟国内一流的海港看齐。”
装卸效率提升,为船舶运输赢得了时间,船公司及货主们“用脚投票”,为港口带来了效益。
武港集箱总经理陈文铭介绍,2013年阳逻港二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3万标箱,而今年11月初就完成了这一目标,预计全年可突破60万标箱,较上年增加17%,成为公司近10年来箱量增幅最大的一年。
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张林表示,在全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平均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武汉新港各项指标逆势飘红。今年1月至10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期、二期)累计完成81.86万标箱,同比增长18.81%,其中4月、5月、6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86万标箱、8.9万标箱、8.91万标箱,连续刷新集装箱吞吐量历史单月新高。
张林表示,预计全年武汉新港有望实现100万标箱的挑战目标,阳逻核心港将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首个突破百万标箱的集装箱港口。
【未来探索】
武汉新港:笑迎海洋经济时代
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得中独厚的武汉新港,该如何作为?
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张林表示,加强流域合作、调整航运组织方式是关键。
且看今日长江航运格局:
上海洋山港,江海相交,内连长江腹地,外通五湖四海,是长江流域通往世界的大门。
每天,长江内河数以亿计的外贸货品、集装箱被运送至此,登上海轮后扬帆出海。
货物吞吐之间,上海领航着湖北、重庆等9省2市,组建“联合舰队”,参与国际竞争。
但对于长江中上游地区而言,货物如何抵达洋山港,却是个颇费思量的事情。
眼下,长江中上游集装箱多从重庆、泸州、岳阳、九江等沿江数十座大小港口,用内河小船运至上海。这种运输模式各自为政,规模小、运量低、能耗大,同时又占用洋山港宝贵的码头资源,极不经济。
能否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选择一两个条件成熟、距离适中的深水良港作为中转站,先集中货物,再通过大运量船舶统一送至洋山港?
交通运输学中,这一理论被称为“轴辐式理论”,因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而备受重视。
在国家视野中,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因地理位置、经济总量和港口条件,成为当之无愧的区域中心。
张林形容,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港与上海的关系,如同一辆高速运转的汽车:武汉、上海遥相呼应,都是“车轮”——武汉用多式联运沟通广袤中西部,包括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公路转驳等方式,将货物集中到武汉;武汉与上海之间的“江海直达”航线,则像“车轴”,在两地间搭起一座水上“高铁”。各地货物一上“高铁”,72小时内就可抵达上海。
武汉理工大学张培林教授在《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运输组织优化研究》中测算,这一运输模式,每年可降低运输成本5%,节约1.3亿元,减少燃油消耗近万吨,“如果能够进一步优化船型,发挥最优规模效益,其经济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从这一意义上讲,武汉正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佳“出海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将武汉描述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西部之贸易中心”、中国内地“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意即在此。
张林表示,通过各种现代化物流模式,武汉可吸引越来越多的长江中上游货源前来中转,其服务半径已由200公里延伸至1000公里。依托黄金水道,一个以中西部货物集散为主,兼具腹地型、中转型的航运中心,正在武汉形成。
以上海为跳板,武汉锻造出一系列通江达海的精品航线,江海直达、泸汉台快班、东盟试验航线等,成功将航运触角由内河延伸至海洋,引领长江中上游城市由“内河经济时代”迈入“海洋经济时代”。
习总书记湖北考察第一站阳逻港
时间:2013年7月21日
地点: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
讲话要点: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社会反响:习总书记一下飞机就冒雨前往阳逻港,卷起裤腿、自己打伞踏访的细节感动了无数网友。新闻照片《习近平冒雨考察武汉新港》最近还荣获了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专家点睛
秦尊文:建设长江经济带要有全球视野
记者 成熔兴
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长期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他告诉记者,早在1988年湖北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长江经济带,时隔20年之后,又于2008年组建武汉新港,再次提出打造“黄金水道”。但这两次动议,均是立足中部、放眼全国,希望拉近与长江下游发达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此次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构想后,长江经济带就不再仅止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区域概念,而具备了统筹对内对外开放的全球高度。
秦尊文介绍,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将长江经济带定义为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高地。湖北省作为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如何融入“一路一带”、参与国际分工?长江黄金水道就成为最佳选择:长江经济带一头是上海,连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另一头则是成、渝、滇、黔地区,是中巴、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再加上渝新欧、汉新欧等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长江经济带可谓是横贯东中西、衔接一路一带的开放大走廊。”
秦尊文说,最近一年,武汉新港以及湖北航运业亮点多多。加上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长江航道治理、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给湖北带来了不少利好。湖北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荆楚扫描
湖北策马扬鞭建设长江经济带
记者 雷闯 实习生 杜司慧
习总书记视察武汉一年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39号文)出台,湖北建设长江经济带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省正在起草《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加速这一国家战略棋局在湖北的精彩落子。
交通投入 夯实“祖国立交桥”大底盘
“建设长江经济带,湖北正在打造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表示,由于布局早、准备充分,去年以来,我省推动的一批重大项目得到了国家重视,在今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39号文中,这些项目全部被列入。
这里面,有正在选址的武汉—西安客运专线、武汉—九江客运专线,配套宜昌、襄阳城际铁路的郑万铁路;有正在建设的蒙华和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有来凤至咸丰、建始至恩施等多条高速公路;有天河机场T3航站楼扩建、襄阳机场扩建工程、武当山机场和顺丰速运全国核心枢纽项目等;还包括武汉地铁7号线、8号线、嘉鱼长江大桥等19条过江通道,涉及武汉、宜昌、黄冈等多个市州。
影响深远的还包括荆江河道的治理工程。去年9月,总投资43.3亿元的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开工,预计用3年时间彻底结束“九曲回肠”的河道现状。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积极推进“645工程”(武汉至安庆6米、宜昌到武汉4.5米水深航道整治)模型试验,明年6月完成相关专题研究工作并上报国务院,争取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力争早日实现万吨货轮全年直达武汉。
整合港口 重塑湖北开放新优势
除了资金投入搭起硬底盘外,我省还积极推动港航企业改革,争取年内在武汉挂牌成立华中地区最大的港航集团。
省交通厅相关人士介绍,省委、省政府借鉴广西等地经验,对长江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先期整合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5市的港航资源,组建集建设投资、港航经营、航运物流为一体的港航集团,加快湖北港口建设现代化、专业化进程。新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70亿元。后期,还将继续整合宜昌、荆州等地港口资源,形成全省一盘棋。
此外,我省还积极推进小池与九江、龙山与来凤等跨区域合作,支持荆州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培育湖北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
转型升级 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带
省发改委介绍,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除了综合立体交通、跨区域合作外,我省还将重点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带,以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为契机,结合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编制实施,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我省正在加速推动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新技术创造中心和新兴产业生成中心;培育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钢铁、石化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提升以江汉平原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开发。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编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已完成,国家发改委正在征求鄂湘赣三省意见,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审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该规划一旦获批,将全面提升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枢纽和聚集功能,加速实现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