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十堰首所武术高校神秘面纱 武林百杰任掌门人
昨日,十堰第7所高校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简称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来正式建校后首届200余名新生。
这是十堰首所以武术命名的高校,由十堰市人民政府与武汉体育学院合作兴办,湖北武当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实行“公办民助”新型办学机制的本科高等院校。从施工到具备开学条件,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只用了4个月时间。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这所大学与别的大学有何不同?这里的学生有什么特长?10年之后,这所大学有何发展?对十堰高等教育将产生哪些影响?
填补武当武术高等教育空白
北尊少林,南崇武当。武当山的名气和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武术教育略弱于少林,这是不争的事实,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的建成,弥补了这一遗憾。
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大市,十堰没有武术专业,让人遗憾。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的成立,对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武汉体育学院开设武术专业学科已有多年,很早就开始武当武术的研究与挖掘,学科建设完备,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武术人才已在全国形成一定品牌和影响。
武当山自1986年创办武术馆校以来,初步建成武术馆校20余所,各类武术训练场地300多个,已培训武当弟子10万余人,其中海外洋弟子上万人,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基础和办学经验。
二者牵手始于6年前。当年9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筹建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的重大事宜相继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支持武当武术的发展”。
去年,市政府委托湖北武当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管理。今年初,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建设正式移交给湖北武当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学院建设从纸上变成现实。
4个月花2亿元建一所大学
古色古香的道教风格建筑、四通八达的连廊、暗藏幽径的校园,这是记者昨日在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看到的场景。这所一期投资2亿元建成的本科高校,从工程建设到具备开学条件,只用了4个月时间,其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无不令人惊叹。
白墙灰瓦,仿古式建筑风格,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与武当山风景融为一体。“从未见过如此独具特色的大学,如果不告诉我这是学校,我还以为是新建的一个景区。”昨日,在开学典礼现场外,一位来自河南的新生家长说。
“学校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今年4月才正式开始施工,考虑到质量、颜色、防滑等特殊要求,我们一次性在广州购买了8万平方米地砖。”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项目负责人徐明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工期和质量同步推进,建设方从十堰、广东、北京等地引进800余名技工,24小时轮班抢工,消防设施、监控、语音系统、亮化照明等工程项目甚至是24小时施工。
绿色生态是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建设的最大亮点。来自山东、湖南等地的金桂、迎客松等20多个品种、400余棵绿化景观树遍布校区各个角落。行走在校园内,俨然进入一个森林氧吧。
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工程部负责人徐风国告诉记者,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校园各项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配套齐全,教学大楼、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可为学生提供设施完备的学习环境;体育馆、武术馆、健美操馆等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训练环境;师生公寓、食堂、银行、超市等则为师生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主体建筑采用连廊式设计,将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训练区连成一片,为师生教学、生活带来最大便利。”徐风国说。
一位武汉体育学院的老师感慨道:“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训练场馆,有的比校本部的还要好。”
记者在学生公寓看到,宽敞、明亮的房间内均配有卫生间、淋浴器、空调。每间宿舍住4名学生,每人一张书桌、两个衣柜。“学生宿舍共5栋,目前主体工程都已完工,其中3栋学生已经入住,另两栋在装修。”徐明告诉记者,为保证每一位学生住得舒心,建设方在学生公寓建设初期就确定了“一站式”建设目标,新生入住只带简单生活用品即可。
3500平方米左右的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可满足学生不同阅读需求;7000多平方米的综合食堂,每天可为万余师生提供十余个种类的膳食;按国际化标准建设的室内篮球场、按人体功能学精心设计的训练室、按操作舒适度量身定做的桌椅……体现了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
首批学生全是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
生源质量的高低代表了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及社会美誉度。依托老牌体育名校创办的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首批学生的质量对这所高校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招生由武汉体育学院统一安排。”武汉体育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副院长张广弟介绍,今年有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即单招类专业(运动训练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以及体育教育专业。
记者从省招办了解到,今年我省体育类本科平行志愿投档线中,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校区)(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的投档线为495.5分(综合成绩),高出省线(430分)65.5分。今年,全国有80多所本科院校在我省招收体育专业学生。与这些院校相比,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投档线位居第44位,接近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投档线,比山东体育学院高出15分,比哈尔滨体育学院高出4分。
张广弟说,今年学院原计划招生200人,后来又增加了计划,共录取新生233人,其中单招类专业录取163人,体育教育专业录取70人。“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达到462人,生源非常火爆,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为495.5分,最高分为531分。”
“一批优秀的学生保证了学院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张广弟告诉记者,录取的新生全部是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其中有国家一级运动员4名,CBA后备队员两名。”
全国纳贤,中国武林百杰任“掌门人”
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作为省教育厅、十堰市人民政府、武汉体育学院改革试点的新型学院,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武汉体育学院的二级单位,具有校内二级单位的同等地位,履行同等责任和义务,享有同等政策和待遇。另一方面,又是独立学院的管理模式,在运行机制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要把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打造成一所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院校,师资力量是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学院聘请荣获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武林百杰、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江百龙教授为首任院长,马世坤教授为执行院长。
“学院从校本部聘请了10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既有退休的老教授,又有年轻的博士。”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副院长柯佳介绍,除此之外,今年6月,学院还面向全国招聘教师,报考者有140多人,“经过考试,最后录用了20多名,9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
根据规划,到2021年,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教师将达到270人左右,专任教师170人,外聘兼职教师100人。2025年将达到450人,专任教师300人,外聘兼职教师150人,力争硕士学位教师占有率达7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25%左右。
10年后,在校生规模将达8000人
学院的基本教育形式是全日制本专科教育,稳步发展国外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短期培训,启动继续教育。同时,还将成立道家文化研究院,与相关机构合作,进一步挖掘、总结、提炼道家文化,尤其是对身心健康有益成分,建立一套武当文化养生养心的理论体系和标准,并据此开发不同类型的具有操作性的培训项目。
江百龙介绍,在后期发展中,学院将巩固传统专业,突出重点建设学科,扶植有竞争力的新兴学科,适当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逐步构建以体育学科专业为龙头,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服务专业群为特色,以武术文化相关亮点,实施多学科专业为协调发展,形成主次分明、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多科性学科专业体系。
“10年后,学院将开设14至18个本科专业,力争全院学科门类达到4个以上,在校生规模8000人,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运作机制。”马世坤说,依托武汉体育学院丰富的办学资源,植根于武当武术文化,在不久的将来,学院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更会对武当文化的弘扬、对武当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成为武当山熠熠生辉的“文化金顶”。

